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8节 (第2/3页)
车之鉴。 朱翊钧觉得自己没有英宗那么蠢,大张旗鼓御驾亲征,就差在脸上写上“大明皇帝”四个大字,让蒙古人来抓他。 但是,戚继光身为臣子,又是蓟州总兵官,担心他这个天子的安危是本分,朱翊钧也不想为难他。 若是不让他去辽东,那就换个方向,往西边走,到宣府、大同去看看。 然而,最终他哪里也没去成,因为,几天之后,蒙古那边就有了新的情况。 就如同戚继光预料的那样,派出的jian细下落不明之后,董狐狸和小王子不敢轻易行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这两个战争爱好者又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思。 他们派来一名使者,董狐狸以指挥佥事的身份写了封奏疏。奏疏送到戚继光手中,他看过之后按照流程应该送往京城。不过,朱翊钧就在他的总兵府,直接呈给皇上便是。 朱翊钧展开一看,好家伙,他竟敢狮子大开口,管大明要五百人的贡赏。 朱翊钧都被他气笑了:“把我当冤大头?” 戚继光说道:“他就是挑事,要么咱们花钱让他消停,不给钱他就带兵sao扰。” 那奏疏不是用折子写的,用的是纸,朱翊钧顺手揉成一团,丢到窗外:“让他的使者回去告诉他:朕不允!” 戚继光也是这么想的,就算奏疏送往内阁,张居正也会给出同样的回复。 几日之后,军情疾奏至总兵府:董狐狸领兵于喜峰口烧杀抢掠。 戚继光立刻下令,他要亲自带兵前去平叛。临走前,他来见朱翊钧,二话不说,一掀衣袍先跪下磕头:“臣要领兵出征,不能时刻护卫陛下的安全。臣会派副将杨文通和王世琦护送陛下,请陛下速速回京!” 这个时候,朱翊钧怎么可能离开:“戚将军,不必多费口舌,我是不会回去的。” “陛下!”戚继光再次磕头,“请陛下回京,若是陛下不允,臣便长跪不起。” “戚继光!”朱翊钧直呼他的名字,一转念,又说不出重话,只叹一口气,“守卫边关和边镇百姓的安危才是当务之急,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朕命你即刻领兵前往喜峰口,不得贻误战机,这是圣旨!” 他说的有道理,戚继光也不再坚持,但最后,他还是给朱翊钧留下杨文通和王世琦负责保护他,并且还给他留下一件东西。 朱翊钧展开一看,惊道:“这,这是什么?” 王夫人过来看了一眼,回道:“这是戚继光从不离身的一件宝贝,戚家祖传的金丝甲,刀枪不入。” “……” 第213章 王夫人说起这件金…… 王夫人说起这件金丝甲,神情却不怎么好看,尤其在提到戚继光从不离身的时候。 朱翊钧一听就有故事,随口一问,原来,当年戚继光在外纳妾生子,东窗事发,王夫人提刀冲进军营要砍死他。 他跪在王夫人面前嚎啕大哭,承认错误,身上正是穿着这件金丝甲。 要是妇人真拿刀砍他,他也不怕。 朱翊钧哼笑一声:“戚将军还真是……从不打没把握的仗。” 话说回来,这样一件铠甲真的能刀枪不入吗? 朱翊钧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十分好奇,拎到眼前翻来覆去的看。 那被称做“金丝甲”的铠甲看起来非常轻薄,拿在手里却颇有分量。铠甲不大,刚好护住人的胸腹部和背部。 虽然他没见过金丝甲,但金丝织成的各类衣袍和饰品他见得可太多了。 比如他的龙袍,就是织金云锦,还有他的翼善冠,两侧盘龙也是由金丝编制而成。 他还有一身锁子锦铠甲,装饰以金叶片、金铆钉、彩绣龙纹。只有在重大的阅兵和祭祀场合才会穿着,彰显他至高无上的帝王身份,但并不具备防护作用。 “这不是黄金铸成的。” 冯保也上手摸了摸,这东西肯定不是黄金。黄金质地偏软,根本防不住刀剑。这应该是某种合金材料淬炼而成,只是颜色与黄金相似,但质地十分坚硬。 戚继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