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2节 (第2/2页)
深知这点的朱高煦也将目光放到了灾民身上,点了点头。 “会的,起码在我们爷孙三代这里会的……” 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 “呜呜——” 高昌车站所见所闻后,朱棣在高昌短暂休息了几日,去看了看正在开荒的百姓,随后才示意东归。 五月初六,大军抵达更名为伊州的哈密,被朱棣关了一年多的夏原吉被释放。 在他被释放的第一时间,他便找到了朱棣,而朱棣与朱高煦他们则是在看刚刚兴建好的行宫。 “这行宫倒是不错……” 站在宫城门口,朱棣抬头看向宫门所写的“太和门”颔首,十分满意。 出发西州前,朱高煦便拨内帑三万贯修建了这座行宫。 之所以修建是为了未来考虑,同时也有着他自己的打算。 巡视西北这种事情,日后他不做,也会有儿孙得做。 江南有南京,东北有吉林城,西北也应该有一个行宫才行。 相比较此前简陋的殿宇,如今的伊州行宫被重新规划修建,不算宏伟,但也绝对不小。 宫城东西宽二百步,内里深四百步,占地二百九十亩,城高二丈、厚三丈,混凝土浇筑并喷洒颜料而成。 宫城有宫殿三座,院落有五十二处,屋舍二百四十八间,仓、库各一座。 虽然只营造了八个月,但该有的基本都有,容纳三千人不成问题。 “走,进去看看!” 朱棣精神了些,大步向前走去。 穿过太和门甬道,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二十亩的广场,而前方便是一座修建在三丈高台上的宫殿。 伊州的太和宫与紫禁城布局类似,不过没有三重城门的布局,殿宇则是仅有三座,分别是太和殿、崇德殿、紫宸殿。 太和殿议事,崇德殿接见使臣,紫宸殿为休息之所。 三大殿中,太和殿最大,其东西宽二十步,南北深十步,其次为紫宸殿、最后为崇德殿。 虽然相比较紫禁城,这里的宫殿并不大,但放在世界各国来看,这都能算得上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了。 太和殿的台基高三丈,殿高四丈,内里空间广大,内里有采光的窗户将一切照得明亮。 “这金砖都是紫禁城剩下的,刚好拿来用了。” 朱高煦陪在朱棣旁边解释着,朱棣满意看着四周一切。 朱祁钺和郭登跟在身后,郭登只是感叹居然能在那么短时间修建如此庞大宫室,而朱祁钺则是目光不断打量,似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这座宫殿的主人。 当然,在他看来,这宫殿还是太偏东边了,应该修在伊犁河谷才对。 如果修在伊犁河谷,也方便日后他收拾帖木儿和月既别。 “没事,日后把它拆了搬到伊犁去。” 朱高煦还在和朱棣讲解这宫殿,却不想朱祁钺却已经想着把这宫殿拆到伊犁去了。 “这殿宇不错,这西北之地确实也应该有一座殿宇。” 朱棣虽然年纪大了,却看得很清楚。 大明日后的陆地扩张,肯定是要以西南和西部为主。 西南还没有修通直达的铁路,所以暂时不用着急,但西北铁路已经修抵,所以修建一座行宫很有必要。 不然的话,即便有火车,从养夷将消息传递往北京去,那也最起码二十天了。 二十天能耽搁许多事情,所以将行宫修在伊州确实比较好。 当然,他也觉得将宫殿修在伊犁比较好,但奈何铁路修不过去,人口不够,只有发展了二十余年的伊州有底蕴能修建这宫殿。 “太上皇!太上皇!” 忽的,宫殿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众人回头看去,便见到一路快走而来的夏原吉着急的“闯”入了殿内。 众人四目相对,比起一年前,夏原吉整个人状态好了些,凹陷的脸颊上都多了不少rou。 与他相比,朱棣的脸颊却因为上次的疾病凹陷进去了,宛若一头病虎。 “太上皇…您……瘦了。” 站在原地,望着朱棣消瘦的身形,夏原吉鼻头一酸,不由躬身作揖。 “你倒是长了不少rou。” 朱棣瞧着长了不少rou的夏原吉,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对夏原吉展示道: “夏原吉,你看看这大明天子的西宫如何?” “日后若是西边爆发战事,这西宫便会成为天子亲临的地方,前线的将士也将受到鼓舞,你看看……” 朱棣炫耀着这行宫,夏原吉却哽咽道: “陛下,您在这里休息休息吧,舟车劳顿太久,得休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