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2节 (第1/2页)
“嗯,乌踏雪被俺留在轮台了,那里有几匹缴获的汗血母马,俺想看看能不能生几匹小马。” “好……”朱棣笑着点头,随后目光看向北边:“呼……是时候该回去了。” 话音落下,他自己艰难翻身下马,而后对朱祁钺道:“走,上马车聊吧,别耽搁回家。” “好!”朱祁钺点头跟着朱棣上马车,朱高煦则是看向了跟着朱祁钺到来的郭登,上前拍了拍他两臂:“倒成熟不少,看来学了不少本事。” “嘿嘿,实战才能学到本事。”郭登挠挠头,朱高煦也示意道: “你也上马车吧,我们聊的你也可以听听。” “是!”郭登有些激动,随后跟着朱高煦上了马车。 在他们登上马车后,马车开始缓缓向东行驶而去。 朱棣对南疆很好奇,所以让朱祁钺与他说说南疆的事情。 朱祁钺对此很有兴致,他讲述了水草丰茂的焉耆,以及险要的铁门关,还有龟兹、姑墨、疏勒、于阗等等…… 说着说着,他还拿出了几块他自己跑去和田挖掘的玉石,然后又说着横穿大碛(塔克拉玛干)的和田河。 他和郭登沿着和田河的河道骑骆驼横穿大碛,横穿南北近千里的大沙漠,这件事情足够他吹嘘很久。 对于他的这些话,朱棣只是笑着看着他,看着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的动作,时不时笑出声来。 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朱高煦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一路上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目光一直放在朱棣身上。 从双河到轮台,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这十几天以来算是朱棣笑声最多的时候。 他没有再看朱高煦所写的书,兴许对于他来说,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那就没有必要再追究过程了,反正他也活不到那一天。 四月末梢,他们抵达了昔日的莫贺城峡口。 此时这里已经修建起了一座关城,而白杨河上方也修建了一座桥梁。 关城在峡口,关城面前便是一座正在修建的火车站。 火车还没有修抵此处,朱祁钺在经过自己奋勇杀敌的峡口时,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当日的凶险。 这个时候,朱棣不会说笑,只是抬手在他背上拍了拍。 翌日他们穿过峡口,而铁路已经修抵南峡口的丘陵地带。 民夫的数量增加了许多,足有二三万人。 他们没有耽搁,换乘火车便返回了此时西州,曾经的吐鲁番。 西州高昌古城被保留了下来,在他夯土的基础上,官员指挥民夫们垒石为墙,将城墙给包围起来。 至于内里的夯土建筑则是根据情况被推倒,改建为一座座具有北方风格的四合小院。 朱高煦他们来到高昌火车站的时候,火车站竟然堵车了。 询问之下才知道,江西三县的灾民已经被迁徙到这里来,每日都有几千多人抵达高昌火车站。 朱棣他们到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车车灾民下车。 朱棣带着朱高煦他们下车,在出站口的一角坐下。 在他们的视线里,穿着并不干净的灾民眼神透露着不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荒凉的大西北好好生活,也不知道官府的承诺是否会兑现。 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在兵马司的带领下走出火车站,向着不远处的高昌城走去。 “高昌城能住下那么多人吗?” 朱棣询问了一声朱高煦,朱高煦摇头道:“高昌住不下,还可以在鄯善县遗址上修建鄯善县,在昔年唐代天山军驻扎的柳中城遗址修建天山县。” “儿臣当初设三县的时候就想过这些,所以父亲您不用担心。” “此外就我们经过的莫贺城来说,那里也可以容纳上万人耕作生活,火车估计岁末能抵达轮台县。” “轮台县那边的土地情况,养活二十几万人不成问题,因此这江西三县的二十几万百姓对于整个西域来说杯水车薪。” “不过您放心,这土地打下来,我会为您守好的……” 朱高煦目光一直在朱棣身上,朱棣听后点了点头,他目光看向这些带着对未来迷茫的移民,好似喃喃自语,又好像在吩咐。 “得对他们好些,我们朱家亏欠他们太多了……” 他说的或许是江西灾民,又或者是天下的百姓。 他这话也不是对当下的百姓说的,而是在看过朱高煦那本书,得知结果后给出的感叹。 只是这样的事情能持续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却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子孙终归有自己的意见,没有人能完全控制所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