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700节 (第2/2页)
握着先前被放在腿上的暖炉藏在袖中。 他站起身,开口道:“您又不是不清楚,熥哥儿为何要这么做,又何必置气。” 哼! 被点破心思的朱元璋不禁冷哼一声,转头看向别处。 朱标脸上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老爷子如今当真是如老小孩一样,让人属实有些无奈。 他继续道:“哀民生之多艰。倘若熥哥儿真的坐视山西道逆贼起事,席卷无辜百姓陷入战火厄难之中,那他也不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他也对不起您这些年对他的培养。” 朱元璋脸色有些尴尬,侧目瞥着太子爷,哼哼了两声。 “就你会说话?” 朱标面露姗姗,摇头轻笑道:“您无非就是心疼担心熥哥儿亲临险地,或有可能发生不测。可老三也留在太原城,景川侯曹震也在太原,还有高仰止等一众北巡行在文武官员。 他们能去得太原,为何熥哥儿便去不得? 因为他是天潢贵胄?因为他是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 正因为他是我朱家的子孙,所以才更应该去。要叫山西道和天下的百姓好生的看一看,我朱家的子孙不是孬种,我朱家就是拼着子孙安危,也要护这天下亿兆黎庶的安全。” 朱元璋目光淡淡的瞅着滔滔不绝的太子,小声的哼哼着。 随后瞪着眼:“就你话最多!” 朱标走到老爷子面前,将手中的暖炉塞进老爷子的手中,随后搀扶着他坐在一旁的火箱旁。 这位大明朝最无可争议的皇太子,轻声开口:“您该相信熥哥儿的判断,相信他正在做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此,他才算得上是您选出来的合格人选。” “老子打的仗比你吃的饭都要多!”朱元璋双手团抱着暖炉,在朱标的伺候下,脱了靴子,将双脚塞进火箱里。 他皱眉闷声道:“蓝玉为何会去大同。正是因为熥哥儿看出来,关外那帮贼子,若是闻讯我大明内部生乱,定然会挥军而来。蓝玉坐镇大同,不是为了从山西道北侧震慑山西,而是为了防备关外的人。 今年朝廷和瓦剌部商议互市,俺一早就有过问。为的就是让关外不至于抱团,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 便是没有熥哥儿这一趟出京北巡,查出山西道的事情,俺也得要对山西道下手。 山西道的事情办完了,接下来大明还要做什么?” 朱元璋停下了话音,目光静静的注视着正坐在一张小凳子上,为自己捶着双腿的朱标。 朱标点点头:“山西道的事情结束,朝廷内部的隐患也就差不多都能暂时压下来了。便是再有心怀不满的人,也会因为山西道而不敢在这个时候乱动。 等到这个时候,便是您老一声令下,我大明数十万九边将士尽出长城,扫荡大漠草原,以犁庭扫xue之势,彻底肃清那片大漠草原。 如此,我大明南北安宁,东海之外倭患解除。便可全力梳理新政,河西便可再入西域,重现强汉盛唐景象。” “不!” 朱元璋断然摇头否定了朱标的结论。 他目光闪烁,将暖炉压在手臂下,双手握紧。 “那时候,大明朝将远超强汉盛唐!俺看不到,你也能看得到。你若是也看不到,定然能在熥哥儿手上成就这份独属于我大明的至高荣耀!” 朱标微微皱眉。 大明四方皆平,老爷子所图甚大啊。 “咱们大明的至高荣耀?” 太原城的一座小院中。 漆黑的夜,冰冷的风雪,似乎并不能阻拦人们跑到外面进行着那只能在黑暗之中进行的事情。 朱允炆不由面生疑惑的看着坐在面前的朱允熥,对他说的那个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很是疑惑和好奇。 小院里,接连数日的降雪,虽没有头一天那般大,却让地面上一直保持着足够深的雪层。 孙成带着人藏在院墙四周,田麦则是领着数量更少的人手,却是散出院子藏身在周围的屋舍之间,警惕的关注着这个夜晚里一切可能发生的动静。 高仰止很无奈。 说好的晋王殿下生辰夜之前,皇太孙殿下不会再入太原城。 但偏偏明天就是晋王的生辰,今夜皇太孙却非得要入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