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700节 (第1/2页)
鱼竿瞬间就被那水下上钩的大鱼给拉成了一个半月。 “喝!” 朱允熥低喝一声,手上动作快速,一阵防线,一阵提杆。 未几。 一位足有小腿长的大鱼跃出水面。 风雪之中,水花四溅,击破那一片片雪花。 噗通一声。 大鱼被提到了栈桥上,肥硕的大鱼不断有力的用鱼尾拍打着木板。 动弹几下,那直钩便从鱼嘴里滑出。 只是这大鱼,却再无归水之日。 …… 应天也下雪了。 洪武二十八年,初冬里的第一场雪。 从过午之后,从昨夜开始积攒的乌云,终于是憋不住,稀稀拉拉的降下一片片的雪花。 无风,小雪花便在空中飘飘荡荡的盘旋着落下。 到了地上,也就立马融化掉。 若是想要观赏应天雪景,依着这等降雪,恐怕还得要等明日才行。 盘踞在应天城东边的皇城,巍峨无声,在钟山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森严不可亵渎。 深红的宫墙,被融化的雪水打湿,那一抹红色更加深邃。 明亮的琉璃瓦,盖起了一座座宫殿。 无论从应天城哪一个角度看过去,皇城都好似是那层峦叠嶂的巍峨大山,望不到边。 因为降雪,宫中走动的人也就少了很多。 皇帝陛下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仁慈的,譬如在这个时候,就会让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停下来,让那些宫娥、内侍都能待在屋子里取暖。 乾清宫。 宫门外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宫门里则是暖和怡人。 若是放在过去,像这等初冬降雪日子里,皇帝是不可能就立马急急忙忙的让人用上取暖的炉子。 非得要等到数九寒冬的时候,一声节俭的皇帝才会用上火炉,可那也是为了能让他有一丝暖意,方便继续处理那永远都不可能处理完的军国大事。 只是今年不一样了。 乾清宫里那两个小小人儿,可是皇帝陛下的心头尖尖,也就是整个大明朝的心头尖尖。 皇帝几乎将所有能给的,都给了那两个小小人儿。 寝宫外一道身影,压着脚步走到了宫门前。 那人站在宫门前,抖了抖两肩,伸手拍打着身上的积雪。 “烦请禀报陛下,有太孙的消息。” 守在宫门前的内侍看了一眼对方,点点头便转身进了寝宫里。 不多时,内侍再次出现在宫门前:“进去吧,别进的太深,将身上寒气带了进去。” 那人点点头。 到了寝宫里。 那人快速的抬起头,然后快速的低下头。 只见皇帝正抱着太孙府世女,站在偏殿里打着转,嘴里嘀嘀咕咕的念叨着什么。 皇太子则是坐在一张书案后,手持朱笔,处理着帝国的军政要务。 朱元璋停下脚步,抱着怀里的朱茯苓,皱眉看向外头来人。 “什么事情?” 那人立马啪嗒一声,跪在地上。 “启禀陛下,皇太孙殿下日前已率北巡行在队伍,及景川侯曹震麾下两卫兵马,入山西道。想来这个时候,殿下已至太原城。” …… 第五百五十八章 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 “胡闹。” 乾清宫里,朱元璋脸色一黑。 前来禀报的人,见着陛下皱眉冲着外面挥了挥手,立马躬身压着脚步退出乾清宫。 寝宫里。 朱元璋低头看了眼抱在怀中的朱茯苓,将其交给一旁的嬷嬷,随后两手叉腰。 他的脸上带着愠怒:“你教出来的好儿子!明知太原城是险地,却偏生还要跑过去。” 正在批阅奏章的朱标眉头皱起,转过头看着怒气冲冲的老爷子,只觉得自己人都麻了。 合着这几年到底是谁在教那小子的。 朱标正色道:“山西道的局势到底如何,我们在京师难以知晓详尽,或许熥哥儿是因时而动,顺应时势所为。” “哪来的时势?”朱元璋黑着脸,哼哼着:“我看他就是要逞英雄。如今山西道各方都已准备妥当,只等逆贼起事,朝廷占据大义,天下人人皆知,到时候便是兵锋所指,彻底清理山西道的时机。” 朱标放下手中的朱笔,双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