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2节 (第1/7页)
肖楚晨不停的给军部来电话,要求预备队,要弹药补充,有的时候申请撤退,最后一次还在电话里面快哭出来了:“总司令,第六旅杀伤鬼子前后也有两三千了,现在预备队不增援,弟兄们都已经拼到极限了啊!给第六旅留点种子吧!请总司令调生力军来接替咱们吧!弟兄们上下同感大德!” 季雨霖的回答很干脆:“我手上还能调动的援军只有一个团,坚守到晚上就能赶来支援。撤退不能撤,其他部队各有所职,现在没有空余的兵力能够接替第六旅守蓝村。胶济线不能失,青岛门户不能失。文丑(肖楚晨字),我明白的告诉你,就算是把第六旅全拼留下了,蓝村也要给我守住,一个日本人都不能放过去。你的任务很重,直接关系我们随后的反攻能否成功。我会尽可能的从其他地方抽调能分开身的空闲兵力来!” 肖楚晨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因为第六师团主力的突然变动,连带着整个山东一线的国防军战术都跟着有了变化了。陆航的侦察机随后意外的发现,原本分散三线的日军,竟然有向一处集结的意向,一切都是因为第六师团的突然一击,打在了胶济线几里外的地方,让第六师团跟十八师团的日军看到了日本国内战略成功的可能性了。为此,神尾光臣中将甚至不惜同加藤安吉这位名义上的遣支军总司令一番激烈的争执,最终令他主动选择了退步,利用海军舰队,将黄岛登陆的日军重新集结起来,全面放弃南下登陆,主打北线。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九十二章 10月10日,民国第三个双十国庆节。这一天北京城里并没有如传言的那般举行国防军会cao。据小道消息透露,英国公使亲自拜会民国大总统,不希望在这个时间段,中方再做出任何激化中日矛盾的事情。事实上,正如传言所说的那样。尽管对这种拉偏架的态度十分不满意,但自开战以来每日需要支付110万元以上军费的民国财政显然也有些吃不消了。无论是中日两国,任谁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打一场全面战争。 俄军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为伊万诺夫将军)受命围歼奥匈军队在加里西亚的基本兵力,阻止敌军南撤过德涅斯特河和向西撤往克拉科夫一带。为此目的,方面军以第3、第8集团军在杜布诺、利沃夫方向,在普罗斯库罗夫、加利奇等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以第4、第5集团军从北面向普热梅希尔实施主要突击。由于协约国请求加速进攻,同时俄军也是为了挽回在东线同德军交战失利后军队士气低糜的不利局面,俄国各集团军尚未全部集结和展开完毕,即于10月10日向驻守加利西亚的奥军发动进攻,加里西亚战役打响。 这是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同奥匈军队在东线进行了两国自开战后第一场战略性会战。奥匈军队指挥部(总司令弗里德里希大公,总参谋长f·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计划以第1、第4集团军的兵力,在库默尔将军的集团军级集群和沃伊尔施将军的德国后备兵军的支援下,向卢布林、海鸟姆实施主要突击,粉碎西南方面军的右翼(第4、第5集团军)。它们的右翼应由第3集团军和克韦斯将军的集团军集群保障,迎战俄国人的挑衅。 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地面上进行的。战争初期,俄军集中36个步兵师和12个骑兵师,奥匈帝国集中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总兵力达150万人,集中4800门火炮,740挺机枪以及92架飞机。 因为东线的大战牵制了奥匈帝国陆军的大量兵力,奥匈帝国被迫接受了盟友德意志帝国的‘建议’,同意继土耳其加入协约国后再一次向保加利亚分割部分塞尔维亚领土。10月13日,在欧洲同盟国承诺保加利亚在战后将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后,保加利亚分别与德、奥、土签订了军事条约,形成德、奥、土、保四国军事同盟。10月13日,保加利亚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立即大举进攻塞尔维亚。 10月16日,奥、土、保联军集结57万人,以奥匈帝国将军福伦堡侯爵为总司令,从东、北、南三面向塞军发起全面进攻。已经失陷了约莫三分之二国土的塞尔维亚总统分别向英法俄三国致以哀电,同时在南部临时国都宣布塞尔维亚已经进入危急存亡的一刻,晋升瓦洛伦中将为上将并领塞军总司令,统帅二十万塞军及一万九千波黑志愿军分兵七路迎击奥土保三国联军。决定塞尔维亚生死存亡的一战打响。 “朋友们,我最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