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0节 (第5/9页)
响,即预告欧洲各大强国之间民族决战的序幕拉开矣!值此国际局势动荡之日,我历史短暂之民国将如何自处?欧洲各强国之争斗,势均力敌,所有手段,料来无所不用其极。我民国虽处远东,但非世外桃源,世界争逐,我国亦当居安思危、小心警惕。念九年之前,日俄争逐于东北,我国土化为战场,我国民辗转于沟壑。满清时期丧权辱国,置我民国跌落不入流之国家行列。四周环顾尽是虎狼豺豹、恶鹰毒蛇。一旦欧洲各国掣肘一去,恐有邻国恶邦行外交之讹诈,做军事之侵略。劝勉诸位国民早早做好准备。我政府虽为过渡之政府,然国民信任,责任在身,时时不忘强国富民之义务,若有恶邻挑衅当以雷霆手段还击之。以上种种,虽是料想,但愿不复成真。好叫天佑我中华民国,愿民富国强再造盛唐!” 对于国际局势,李汉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完全不会也绝不会受到任何外人的影响。纵使是知道德国在一战中将遭遇惨败,甚至在大战开始之后的短时间内,德国将会丧失跟海外的全部殖民地的联系,依旧坚定的推行着他的亲德方针,不断地加强跟德国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英国人的粗大腿好抱吗,先不提英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无理跟傲慢,几次出兵干涉西藏,单只是国内英国继续实行的干涉高层决策跟恶意扶持地方势力对抗中央的种种便叫李汉果断的放弃了立刻改头换面。何况就算他厚着脸皮要上去抱英国的粗大腿也根本得不到什么实质的好处。一战一旦打响,英国人很难再从糟糕的财政中挤出贷款来。而工业品上中国竞争不过美国造,纺织品质量也不敌日本,价格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必须要跟纺织大国日本竞争。江海关问题上,尽管民国政府已经得到了部分话语权,但现在的真正掌舵人还是英国,在这一问题上除非中国用强,否则英国断不可能放弃对中国关税的控制……那么这些都遭到了否定之后,现在就改变阵营投靠了英国,还不是要中国自己去努力争取从一战的蛋糕中割下一块来吃,投靠英国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而跟德国继续加强关系则不同了,第一德国缺少全球性的盟友。中国在远东跟德国的敌人沙俄有世仇,一旦能够拉拢李汉,必然能够牵制俄国从远东甚至中亚地区往国内抽调兵力。第二,德国国内自从去年便有进一步加强同中国之间关系的呼声,这一点不但表现在贷款额上的逐步增加,技术扶持力度的增大,甚至还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了巨大性的让步,即德国人松口有意将青岛跟在山东的特权交还中方。 自上个世纪末德国从满清统治者手中夺走了胶州湾始建青岛至今,德国人在青岛跟山东投入了数亿马克的巨资,不但修建了东方最坚固的军港之一的青岛,更在山东留下了众多的工矿企业跟交通基础,其中仅仅一条胶济铁路,价值便在八千万马克上下。若德国人愿意将青岛跟山东特权在战时对德国不利时移交给中国,中国、政府至少可以因此获利数亿马克。 虽然山东只是德国人拿出来诱惑中国的诱饵,但无须质疑,德国人的确开出了一个令李汉无法拒绝的筹码!再联想历史上的一战时,德国的确曾联络中国,要无条件移交青岛(非山东)的历史,无疑现在继续跟德国人加深感情才是王道。反正以中国这样的‘弱国’,李汉有太多的理由拒绝德国可能要求其对同盟国宣战的要求了。若是对方只要求他牵制俄国,他倒不介意增兵东北、并伺机收复外蒙甚至觊觎中亚。 一面是加入协约国得不到任何实际好处,还要面临‘盟友’日本对自己的觊觎,另一面则是德国人的诱惑,这个选择题十分好做。难道日后协约国还准备秋后算账吗?一战后的英法等国陷入严重经济倒退,半个法国被战争破坏损失高达千亿法郎,更被红色苏维埃拒绝承认拖欠的四十多亿金卢布的法国债务,损失直到二战前都没恢复过来。俄国更是陷入持续数年的动乱,就算是英国不但要面对新兴大国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还要面临各大殖民地的独立潮……到时候只要中国上下一心且态度强硬,他们有什么资格遏制中国的发展。 当然,无论作什么选择,有个前提都必须要获得保证,那便是抱紧美国的粗大腿! 带着这种观点,7月26日李汉批准了外交部转呈的德国新公使弗朗茨要求前往总统府拜会他的公文。这是自萨拉热窝事件后李汉第一次正式以民国大总统的身份接见他,之前德国曾经数次要求与他会见,都被他以各种借口拒绝了。便是为了让德国人感觉他似乎有些犹豫,以便令德国人陷入被动,在山东跟青岛问题上对他进行进一步的退让。 双方约定的时间是晚上起点,但德国公使弗朗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