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节 (第2/3页)
气:“此次经过南京,本想求王世贞大人为《本草纲目》作序,再找南京的书商刊印,希望天下医者能尽早看到这份最新的本草集,造福百姓,只可惜……” 只可惜王世贞受了打击,现在没有这个心情。 朱翊钧合上书卷,郑重道:“王世贞乃文坛大家,确实文采斐然。若你旨意要他为《本草纲目作序》,我能办到。” “我的文章大抵是没有王世贞作得好,但应该也查不到哪里去,毕竟他那一科进士,拔群者都曾做过我的老师。” 说到这里,朱翊钧笑了笑:“你若不嫌弃,我也能为你作序。你也不用找什么书商,《本草纲目》我替你刊印,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说话的口气大得没边儿,李时珍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人,能有这样的本事。 他向朱翊钧一揖:“还未请教公子姓名。” 朱翊钧也不想拿李诚铭的名字忽悠他,展开一张宣纸,取出随身宝玺印在纸上,再举到对方眼前。 李时珍先愣了片刻,惊得往后连退数步。终于明白他刚才所说祖上在湖广生活,自己还曾为他祖父诊治是什么意思。 他说的,全都是实话,只是隐瞒了关键信息,李时珍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那个身份去想。 朱翊钧看重他的本草纲目,才会在他面前亮出身份,这是天大的荣耀,能写进族谱。 李时珍立即跪了下去:“草民叩见陛下。” 朱翊钧笑道:“濒湖先生曾经也是朝廷命官,如何就自称草民了?” 弦外之音就是,太医院的大门随时为他敞开。 李时珍立即改了口:“臣惶恐。” 朱翊钧弯腰扶他起来:“可还需要王世贞为你作序?” 有天子作序,谁还瞧得上王世贞这个泥菩萨过河的文坛领袖。 第254章 从被王世贞拒绝,…… 从被王世贞拒绝,到御赐御赐序言,再到承诺帮他刊印,仅仅发生在一两个时辰内,李神医今年六十,却仍是难掩激动之情,迫不及待想要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与儿子分享。 朱翊钧让他别急,留下来吃了晚饭再走。又嘱咐他回到回蕲州带上他所有书稿,上京面圣。 三日之后,薛素素如约送来礼物。一个狭长的盒子,朱翊钧还以为是她新作的画,展开来却是一副刺绣,绣的正是那日朱翊钧画的那一丛兰花。 她的刺绣技艺确实精湛,远远看去,兰花微微绽放栩栩如生,兰草飘逸灵动,却又绣出了朱翊钧原画中的苍劲和孤高。 难怪她说她从良之后要开一间绣楼,这手艺,给皇上做龙袍的绣娘也不及。 朱翊钧收了这副刺绣版的《墨兰图》,给她的回礼是绣楼开业后的第一笔订单。 南京的气候比北京湿润一些,剩下的土豆又有一半发芽了,朱翊钧只好分发给城外的农户,让他们种起来。 南京城有不少蓝眼睛高鼻梁的洋人,舶来品更多,老百姓都是见过世面的,对于土豆这个新物种,并不抗拒。 听听朱翊钧说这东西好吃还管饱,纷纷找了个角落开始种植。 朱翊钧在南京还有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拜谒孝陵。 小朱到了南京,不祭拜老朱那怎么行? 钦天监选好了日子,朱翊钧换上冕服,在锦衣卫隆重的仪仗护送下,由文武百官陪同,声势浩大的前往孝陵。 从下马坊开始,朱翊钧便下了銮舆,步行穿过神道,至孝陵殿。 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是当时大明王朝最高规制的宫殿,规模宏大。 这里供奉着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的神位和画像,是主要祭祀之处。 孝陵殿前,朱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