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7节 (第2/2页)
是了。 这一走,没有个十年八年回不来。 至于他的聚合堂和夫山书院,自然不能停办。朱翊钧也为他考虑周全,就由他几十年的好友蓝道行接手掌管。 必要时,朝廷也可以在资金和人手上给予一定支持。 以后谁要是再敢妄议朝政,就请他去蒙古、朝鲜、安南讲学。先帝说“华夷一家”,大家在思想上,应该共同进步,谁也别落下。 远赴 海外也不是不行,爪哇岛也需要先进的思想。 朱翊钧要在德安府再住一晚,第二日启程回江陵,不曾想,半夜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把当地官员挨个叫过来单独问话,侧面了解王之垣这个人。 虽说相信张居正看人的眼光,但也有些担心,他在外做官,打着首辅的旗号胡作非为。 意外的,在大小官员口中,王之垣在湖广从推官做到了巡抚,这么多年口碑一直不错,不管是处理军政事务,还是考核官吏,都能做到秉承公正,有人向他行贿,他也会严词拒绝。 除了官员们的一面之词,朱翊钧也提前派刘守有下去查证,半夜才回来向他汇报,事情大致相符,他也就放心了。 王安打来清水,伺候他洗漱更衣,刚打算就寝,外面,德安知府急急忙忙的赶来,跪在门外向他汇报:“陛下,景王府着火了。” 第232章 景王是朱翊钧的叔…… 景王是朱翊钧的叔叔,当年与他父皇争夺皇位,因为出生晚了二十多天,败下阵来。就藩没两年就死了,无嗣,国除。 那时徐阶柄国,田地分给了当地百姓,但景王府还留着,以后有王爷就藩,还能继续住。 十多年没人居住的院子,竟突然着火了。 朱翊钧衣服也来不及换,就赶到了现场,王之垣已经在组织官兵救火。 朱翊钧问知府:“可有人困在里面?” 景王府虽然没有王爷,但有看护宫殿的太监。 宫殿烧了可以再建,朱翊钧一向看重认命,立刻让知府传话:“救人要紧。” 好在火势不大,在众官兵的努力下,很快就扑灭了,没有人员伤亡。 王之垣也查出了失火的原因,是看守宫殿打柴人,人走了,火却没有熄灭,天干物燥,引燃了旁边的干草堆。 幸好及时扑灭,没有造成过大的损失。 朱翊钧还是下令处罚了看守宫殿的太监,这要是蔓延到周围的民居,可如何是好。 在朱翊钧看来,这只是个小小的插曲,王之垣反应及时,处理得当,朱翊钧很满意,口头表扬了他。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朱翊钧也便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照常启程回江陵,在江陵住了两日,他便打算启程,继续往东边走。 他和张家兄妹几人告别,嘱咐张嗣修和张懋修:少出去游山玩水参加聚会,多在家温书,毕竟马上就要考试了。 虽说二人读书好,文章做得也好,小小的乡试难不倒他们,可明年还有会试。整个大明书读得好,文章做得好的人汇集于京师,不可大意。 嘱咐完张嗣修和张懋修,朱翊钧还想嘱咐张简修两句,回头却不见人,便只好对张若兰说道:“等秋闱结束,你就跟着懋修他们回京去吧。” 张若兰却道:“回去,我爹又要逼我嫁人。” “你总归要嫁人的。” 张若兰垂眸:“要嫁,也要嫁我钟意之人。” 朱翊钧问:“你钟意谁?” “……” 张若兰侧过头,不肯再答。 她不说朱翊钧也不勉强:“行了,回去吧。” “我已经在信中和张先生说了,他不会再催你嫁人,放心吧。” 张若兰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点了点头,应了声“好”。 “我来了!我来了!”张简修从后面跑出来,肩膀上还扛了个大包袱:“陛下,我们出发吧。” “!!!” 南方天气热,朱翊钧折扇不离手,忍不住在他头上轻敲一下:“你要去哪儿?” “跟你一起呀。” “谁说要带你了?” 张居正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前面四个子女,四书五经都读得特别好。 到了张简修这儿,画风就不太对了,这小子不爱读书,天天沉迷练武,励志要做皇帝身边的大汉将军。 他抱着朱翊钧的手臂:“我保护你呀。” 朱翊钧被他气笑了:“我需要你保护?” 张简修持续撒娇:“带上我,带上我嘛~好不好?” “简修!”张嗣修观察朱翊钧神色,正要斥责他。 朱翊钧却摆了摆手:“行,带上你,回去挨罚我可不不会替你求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