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第2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节 (第3/3页)

认为,惩罚的事不用着急,可以先看看收不够赋税的原因。

    如果去年出现灾情影响收成,那情有可原,可以免除惩罚。

    如果去年当地风调雨顺,粮食收成不受影响,那就按照考成法,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另一方面,月港出海的商人、船只越来越多,从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也在与日俱增。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贵金属激增,更有利于朝廷推行一条鞭法,百姓用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大明进入银本位货币制度。

    但是,朱翊钧从小就听冯保说过,巨大的贸易顺差会导致通货膨胀,百姓手里的银子迅速贬值,购买力下降,货币体系崩溃,国家财政也会跟着崩溃,将会给大明王朝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再加上白银的数量一旦猛增,其价格就会发生剧烈波动,也不利于携带和大额支付。

    朱翊钧向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经他这么一说,张居正也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隐患,必须未雨绸缪。

    张居正没想到他能思考得这么长远,户部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也从未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但现在问题提出来了,要如何解决问题呢?

    还不容易盯着巨大压力开海,总不能又禁了吧。

    朱翊钧道:“那肯定不能禁海,咱们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要和钱过不去。”

    “非但不能禁海,以后还要开更多的海。”

    张居正心道,按照他刚才的说话,开海的范围越广,白银流入大明更快,危机提前到来,加速灭亡。

    朱翊钧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说的是以后。

    朱翊钧道:“问题的本质不在开海,在于咱们把东西卖出去了,唤回了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又在全国各地流通,导致商品价格猛涨,那些没能依靠开海赚钱的百姓生活窘困。”

    “要避免这种情况,第一,控制白银大量流入大明,鼓励商人从海外购入咱们需要的货品。”

    “就像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咱们没有的香料和木材。”

    朱翊钧能想到的就是先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所以,应该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农作物,稻米、麦子、大豆等等。

    冯保提醒他,大力发展手工业,矿产资源也是必不可少。比如煤、铜、铁矿石等等。

    朱翊钧听完,果然受到了启发:“我明白了,咱们鼓励商人从海外运回来的,正是咱们禁止出海的。”

    冯保正要夸他聪明,朱翊钧忽然又想起个事:“之前,戚将军说过,佛郎机和红夷的火器比咱们的威力更大,那咱们……”

    冯保吃惊的看着他,赶紧递上茶盏,劝道:“陛下,这这……这不合适。”

    “普通百姓私自持有火器,那可要乱套了。”

    “呃……”朱翊钧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果断改口道,“那就由朝廷花银子从西洋人手里购买。”

    “购买回来的火器,就布置在东南沿海地区,再陆续开放更多港口,我倒要看看,还有哪个倭寇敢来进犯!”

    “不过,咱们也不能总买别人的。我听说那些西洋人坏得很,如果他们也想进犯大明,不再卖给我们火器,那我们就只能任人欺负。”

    “我们自己也要学着制作火器,不但要做,还要做得比那些佛郎机人、荷兰人更好!”

    “要他们听到‘大明’二字,只敢称臣,不敢进犯。”

    冯保看着他,既欣慰又感动,果然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先购买,再仿造,最后自研,这思路非常清晰。

    鼓励商人进口国家继续的物资,当然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凡是要从利益出发,用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作为动力,让大家切实行动起来。

    鼓励的方式要从进出口关税制度上做文章,张居正准备明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而后就开始逐步在各地实行一条鞭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