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节 (第1/2页)
妇人一边干活儿一边回道:“乡下孩子读啥书呀,会种庄稼就行。” 朱翊钧看向张懋修,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哪哪儿都一样,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 二人继续往前走,朱翊钧问道:“怎么了?” 张懋修摇摇头:“就是觉得这些孩子,大好的光阴,都浪费了。” 朱翊钧搭上他的肩肩膀:“等以后你做了国子监祭酒,想想办法,让这些孩子都有书读。” 张懋修点点头:“以后我不跟你出来玩了。” “怎么了?” “我要读书。” “读书也不差这一天半天。”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朱翊钧还特意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认不认识刘大实。 他记得,那个果饼铺老板说过,刘大实是和母亲回娘家被蒙古人杀害。他并不知道刘大实的母亲姓什么,问了一圈,也没人认识。 他们又来到村子里,农户们朴实热情,随便问个路,也要请他们坐一坐,喝口水。 忽然,旁边几个年轻人跑过,嘴里还说着:“出事了!出事了!” “听说老孙头被人活活打死了!” “谁干的,走,看看去!” 朱翊钧一听这话,赶紧站起来,拉着张懋修跟上前面那几个人。 竟然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活活打死一个老人,这还得了,有没有王法了? 朱翊钧跟随他们来到一片茅草屋前,空地上的确躺着一个老头,额头上有一处伤口,正在往外渗着血,双目紧闭着,但鼻子下花白的胡子一起一伏,说明此人还有呼吸,并没有死。 农夫们也是道听途说,有夸张的成分,不过看那老头的状态也是出气多进气少。 “爷爷,爷爷,你怎么了?”老人身边伏着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尤其那双水灵灵大眼睛,哭起来更是惹人怜爱,根本不像是个干粗活的村姑。 旁边有人说道:“可怜哟,祖孙俩相依为命,老孙头在城里欠了银子,追债都追到家里来了。” 朱翊钧一看,那祖孙二人旁边,果然站着七八个个凶神恶煞的男人,手里还拿着棍子:“老孙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给了你机会,你连利息也还不上。” 他抖开一张纸:“白字黑字都写着呢,连本带利,你现在欠我们一百五十两银子,期限已到,你这块田,还有这房子加起来都不够。” “不过嘛,你这孙女长得水灵,也能值些银子。” 说到这里,几人猥琐的笑起来:“不放告诉你,有贵人看上了你家孙女,只要你答应,就跟着享福去吧。” “我不去!”那姑娘哭喊道,“我爷爷根本就不欠你们钱,是你们陷害他。” “字据上有他的手印,你别想赖账。”那人一把拽起小姑娘,“我劝你还是乖乖跟我们走吧。” 这种巧取豪夺的戏码虽然俗套了点,但也是司空见惯,周围围观的百姓不少,个个义愤填膺,却又没人敢上前阻止。 双方又拉扯起来,老头拼尽最后一口气,爬起来护着孙女儿,要债的不耐烦,举起棍子,当头就要劈下去。 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突然,一道强光闪过,众人本能的闭上眼,只听“啊”的一声惨叫,要债的人木棍脱手,捂着自己的手腕,退后数步,面部扭曲,从他指间渗出一股鲜血。 “什么人,出来!” 人群哗啦啦散开,剩下朱翊钧一行人站在原地。 “多管闲事,给我打!” 七八个人一拥而上,朱翊钧赶紧拉着张懋修推到了后面,陆绎始终护在他的身前,刘守有和骆思恭两个人上去,三两下就把那群人打得横七竖八倒在地上。 刘守有走到其中一人跟前,一脚将踹翻在地,拉其他受伤的手腕,用力一拔,那人又是一声惨叫。 刘守有充耳不闻,细心的擦去刀刃上的血迹,回到朱翊钧身旁,把月痕递给他。 朱翊钧收了刀,走到那姑娘跟前,问道:“你刚才说,是他们设下圈套,陷害你爷爷,这是怎么回事?” 姑娘哭着说道:“几个月前,我爷爷担了些李子到城里去卖,在巷子撞上一位年轻公子,那公子怀里的花瓶摔碎了,说是值二十两银子。” “对我们家来说,一辈子也赚不来二十两,那公子见我爷爷可怜,便说只赔五两便是,不着急,慢慢还,哄着他签下一张字据。” “我爷爷不识字,想着撞碎了人家的花瓶,那公子通情达理,稀里糊涂按了手印。” “没想到,上月开始,就有人拿着字据来追债,利滚利,变成了一百五十两。” 朱翊钧听明白了,这确实是个圈套,兼并土地的圈套罢了。 不仅要兼并土地,还要强抢民女。 周围的村民,只顾着看别人家的热闹,殊不知,下一个受害者,就是他们自己。 那几个要债的人爬起来问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在漷县也敢来管我们的闲事。” 朱翊钧知道,这群人不过都是些小喽啰,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