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节 (第2/3页)
,皇太后没有来,也没有发现他偷偷溜出宫的事情。 第二日,日讲结束,他批完了奏章,去慈宁宫陪母后用午膳才知道,《论语-为政篇》朱尧媛已经背得滚瓜烂熟,朱翊镠背了好几日,还没能背下来,严重拖慢了上课进度,惹怒了皇太后,昨日便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顿。 朱翊钧在心中松了一口气,关键时候还是亲弟弟站出来,为他这个大哥转移了仇恨。 他神清气爽在慈宁宫吃了顿午饭,把上午先生讲的《资治通鉴》复述一遍,也算是给了皇太后一点安慰——她生的崽也不个个都是傻子。 张居正最近很忙,考成法涉及到所有京官和地方官,文臣武将,加起来至少八万人,每个人具体办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都要有具体安排,这工程可不小。 身为首辅,除了考成法,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 最近,在纷繁的国政之外,张阁老还遇到了一桩蹊跷事——许多大臣都来向他打听一个人,他那个来京师游历的外甥。 据说此人生得如仙人下凡一般,俊朗至极,小小年纪射术精湛,在射柳之戏中,连发接中,拔得头筹,也俘获了在场一众姑娘的放心。 尤其是王希烈,王侍郎疼女儿,被王小姐纠缠得没有办法,只能厚着脸皮来找张阁老,他那位外甥可否婚配,有无功名在身。 张居正实在莫名其妙,他的第一任妻子姓顾,早已亡故,继妻姓王,母家并不显赫,也没有一个姓李的外甥。 姓李? 他忽然反应过来,当今皇太后也姓李。 张居正不动声色打法走了王希烈,回家就把张若兰叫来问话。 张若兰自然不敢瞒着父亲,毫不犹豫就把当今圣上卖了,那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向张居正交代个干净。 张居正听完,愣在那里半晌,竟是不知说什么好。 偷偷溜出宫去玩也就罢了,还惹了一屁股桃花回来,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那些同僚。 第二日,正好由张居正进讲。讲《资治通鉴》,正好讲到刘贺与霍光。 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皇帝,如何在即位二十七日之后被大臣废黜,皇帝的阴谋与权臣的阳谋之间的精彩对决。 课后,张居正提起近日来被同僚询问外甥的烦恼,朱翊钧一听就明白,自己外出的事情没被母后发现,却被张先生发现了。 他赶紧装傻:“哎呀,先生竟还有如此器宇不凡的外甥,什么时候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张居正笑道:“陛下不是早就认识了?此人名叫李诚铭,正是武清伯的长孙。” 武清伯是皇太后的父亲,也就是朱翊钧的外公。 “先生~”朱翊钧“噌”的一下站起来,绕过御案,大步走到张居正跟前,“这事儿可不能让我母后知道了,上次我偷跑出去,被她发现,好说歹说才没有受罚。” “要是被她知道我又偷偷溜出宫去,说不得要打我屁股。” 皇太后怎么会打他屁股,他现在可是皇上,谁敢打皇上的屁股,罚他跪上两个时辰还差不多。 朱翊钧也不想罚跪,握紧了张居正的手,轻轻摇晃:“先生可不能向我母后告状。” 张居正叹一口气,真是怕了他了:“陛下也不能总往宫外跑。” 此言一出,朱翊钧就放心了,满不在乎的笑笑:“有时候我觉得,皇帝和囚犯也没什么区别。无非是紫禁城这个牢笼更大更华丽一些。” “……”这话张居正竟然不知该如何接,半晌才叹一口气:“臣等也是担忧陛下的安危。” 朱翊钧哼笑一声:“我知道,我这几个月出一趟门,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吧。” 这一日,朱翊钧在文华殿读书忘了时辰,准备起驾回乾清宫的时候,又被一封奏疏吸引了注意。 说黔国公沐朝弼,在隆庆五年的时候,因为安葬母亲至南京,当时就有御史请奏朝廷将他留下。但穆宗允许他回到云南,只是不再让他参与云南的政事。 这封奏疏正是云南巡抚巡按上疏弹劾,说是沐朝弼竟然计划杀死自己的儿子沐昌祚。因为他以为是他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