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2/3页)
张居正每言一事,都会给出建议,并乞求敕下,朱翊钧让申时行连拟六道谕旨,带回文渊阁。 张居正也没想到,他的奏疏刚进上,这么快,圣旨就下来了。 要求百官少说废话,多做实事,朱翊钧身为天子,自然要以身作则,先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办事效率。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这也是张先生交给他的。 之前,高拱也上了一道《新政所急五事疏》,给他立规矩,教他如何做事,话里话外只有一个目的——让皇帝当个吉祥物,把权力都交给他。 张居正却不一样,切实的与他详细陈述朝廷存在的问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最后还给出了解决方案。 前者让他方案,后者让他心悦诚服。他自然也不能辜负张先生,只要说得有道理,他都会听从。 不仅如此,这封《陈六事疏》太长了,饶是朱翊钧一目十行,也看了好久,把申时行留下来拟了六道圣旨,生怕他回去错过了饭点。 于是,专门让尚善监做了两道菜,给他送过去。 这可把申时行感动坏了,下次进讲的时候,专程给他磕头谢恩,这还不算完,没过几日,又写了封谢恩的奏疏。 朱翊钧心里还挺奇怪,不就一顿便饭,至于跟他这么客气吗? 后来,闲聊之中,他将这是说给了另一位讲官余有丁,才从后者那里知道了缘由。 余有丁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与申时行、王锡爵同为一甲三名,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探花余有丁。 嘉靖四十四年殿试,朱翊钧跟着李春芳去凑热闹,听到诸大绶向同考官推荐归有光,此人正是余有丁。 嘉靖后期有一位内阁辅臣,名叫袁炜,是申时行、王锡爵和余有丁的坐师,凡是世宗让大臣写青词,袁炜便将三人叫去他的私宅,让他们代笔。稍有不如意就恶语相向,肆意辱骂。 更有甚者,他自己入值西苑,就把三个人反锁起来,房里只备笔墨纸砚,不备饭食,直至第二日晚,袁炜回去才放出三人。 到了朱翊钧这里,才耽误这么一会儿,就担心他没饭吃,特意让赏赐御膳,可不把申时行感动坏了。 听到这件往事,朱翊钧颇有些惊讶,他印象中的袁炜,虽为内阁辅臣,却不管旁的事,只专心作青词哄他皇爷爷高兴,要不怎么叫“青词宰相”。 没想到,此人私底下竟如此刻薄。 余有丁又道:“袁阁老还给臣起了个外号,叫余白丁。” 这就纯粹侮辱人了,袁炜于国事上没有本事,自己靠迎合皇帝高升,对于门生也没有任何提拔,反而压榨他们替自己做文章。 朱翊钧觉得,他比李春芳可恶多了。虽然李春芳也让徐渭帮忙写青词,但至少先付了银子,是徐渭自己不肯配合,把泥菩萨都惹出了三分火气。 等余有丁退下之后,朱翊钧让太监把今日的奏折拿上来,他打算批过之后,就用午膳。 事实上,现在的奏章,他也是看过之后发往内阁,和高拱当时的要求差不多。 只是,他自己可以心甘情愿那么做,别人却不能这么要求他。 朱翊钧刚看完奏章,准备伸个懒腰,陈炬在一旁提醒他注意仪表,他反而把动作做得更夸张了些,全身放松下来,深深叹一口气:“舒服。” 皇上到了叛逆的年纪,也是一身反骨。 朱翊钧站起来,正要吩咐太监传膳,刘守有却从殿外进来,向他躬身抱拳:“陛下,人已经入宫了。” 朱翊钧眼中欣喜之情满溢:“快快,让他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提到马自强是王锡爵的房师,这里又提到袁炜是坐师。区别在于,房师是会试的分房阅卷官,坐师则是会试主考官。 明朝时期,这些首辅的亲信都是自己的门生,也就是当主考官时选的进士,比如徐阶和李春芳、张居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