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节 (第3/3页)
钧来了,也不知在她跟前站了多久。 “母后,”朱翊钧接过她手中的帕子,替她擦去眼泪,又蹲下来,把头靠在她的膝上,“又想父皇了吗?” 提到穆宗,皇太后叹一口气,又要落泪。 朱翊钧说道:“我也想他。可他已经离开我们了,咱们的日子还得继续过,以后,我会陪着你的。” 皇太后捧着他的脸,恍然发现,不知何时,他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却还是那么懂事、乖巧。 “母后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但母后也需要时间。” 她可不是个普通寡妇,她是皇太后,儿子毕竟只有十三岁,身处政治权力的中心,许多事情,还需要她这个皇太后出面与朝臣周旋,留给她悲伤的时间并不多。 这时,朱翊镠和朱尧媛也从殿外跑进来:“我们也会陪着母后。” 朱尧媛又去拉朱翊钧的手:“哥哥现在是皇上,有好多政务要忙,我替哥哥陪着母后。” 朱翊钧欣喜于meimei的懂事,将她抱起来,亲亲她的小脸:“你最乖了。” 回去之后,朱翊钧忽的想起个人,立刻派人去将此人请了过来。 此人名叫李松,是御马监的一名监官,本本分分当差,没什么存在感。 李松听到皇上宣他觐见,颇为吃惊,跪在地上向朱翊钧行礼,却始终不敢抬起头来。 朱翊钧让他起来,突然问了一句:“按民间的叫法,我是不是应该称呼你小舅?” 李松刚站起来,又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奴婢不敢!” 他确实是皇太后的幼弟,当年,家中贫苦,兄弟众多,他不满五岁就被送入宫中做了太监。 万万没想到,多年之后jiejie会通过选秀嫁给裕王,更没想到,后来成为了皇后。 越是如此,李松在宫内行事就越是低调,从不敢跟人提起他是皇上小舅子这件事。 父亲封官,兄长们跟着沾光,这些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只是宫中一个有些资历的小太监,为人谦和,从不跟人起争执。 这么多年,隆庆也从未给他升过官。在内臣中,御马监是仅次于司礼监的存在。外臣不用皇亲,内臣自然也要避嫌。 朱翊钧第一次见李松就觉得眼熟,后来回裕王府见到王妃,才发现他们长得有几分相像。 虽然没有人主动提起此事,但宫中当差的太监,原籍何处,家中有什么人,往上几代从事什么行当,都记录得一清二楚,稍微一查就能知道。 朱翊钧让王安递了个盒子给李松,里面是一尊玉雕的观音像。 “母后近来开始信佛,你把这个送去慈宁宫。” 李松明白他的意思,乾清宫里里外外伺候的太监好几百人,皇上怎会缺人送东西,只是想各种法子哄太后开心罢了。 第175章 皇太后因为避嫌,…… 皇太后因为避嫌,这些年来虽然没能给过幼弟实权,但物质上的赏赐却没少过,只是不便张扬。 朱翊钧虽不见他有多机灵,但秉性纯良,忠厚本分,在宦官中实属难得。 后来,他在给皇太后上徽号、给外公封爵的同时,也给李松升了品阶和俸禄,还专门赏赐了麒麟袍,这是皇太后其他兄弟都没有的。 这一日的早朝可热闹了,高拱被人指着鼻子骂了一顿! 朱翊钧天不亮起来,先练了会儿武,沐浴更衣,又去慈宁宫陪太后用了早膳,回来的时候,外面朝臣已经到了乾清宫外的广场上,排好队,准备进殿早朝。 朝班本该按照官吏品级和衙门严格按照秩序排列,不过隆庆时期,高拱隆宠最盛,连带着他的门生也跟着狐假虎威,为了方便和同党说小话,随意插队。 王锡爵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又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是公认的内阁预备役,历来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朝班站位也比其他衙门更靠前。 吏科都给事中韩楫想跟前面另一位高拱的门生说悄悄话,跑来插队,直接站到了王锡爵前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