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第1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4节 (第2/2页)

拿。

    朱翊钧那时还小,没什么喜欢的,别说随便拿,他连进都不进。

    这还是第一次走进宫里的库房,太监说,这只是其中一处,用不上的金银器物,宝珠珊瑚,碑帖字画,应有尽有。

    除了看管仓库的太监,徐渭、冯保和陈炬跟着他一起进来,朱翊钧可以随便拿,他们可不行,三个人就是跟着太子殿下进来看看热闹。

    朱翊钧随手拿起一幅画,展开,问道:“这是什么?”

    徐渭指指落款和钤印:“这儿写着呢,王蒙的《稚川移居图》。”

    朱翊钧又问:“画的什么?”

    “晋代葛洪携带家眷移居罗浮山,修道炼丹。”

    朱翊钧乐了:“是我皇爷爷喜欢的。”他又问,“这上面是什么?”

    “题诗,这是王蒙的,这些都是后人题上去的。”

    朱翊钧说:“好好一幅画,都快写不下了,还有这些印,又是什么?”

    冯保回道:“这个是收藏印,证明画的主人曾经拥有过他。”

    朱翊钧说:“让它保持原有的样子不好吗?”

    徐渭只给他看:“韩性、倪瓒、陶复初,每一位都是书画大家,正因为他们的题诗,才让此画分外珍贵。”

    朱翊钧笑道:“我把这幅画赐给小野,他什么都不懂,但也想证明自己拥有了它,于是也在上面用印,你还会觉得他珍贵吗?”

    “……”

    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好像有些道理。

    朱翊钧把画递给陈炬,让他卷起来放回原位,又去拿另一幅。

    画卷展开,朱翊钧却没有第一时间询问旁边的人,而是自己低头看了起来:“我怎么觉得……这地方有点熟悉。”

    冯保看了一眼题字和落款,笑道:“殿下再想想。”

    朱翊钧指着一处地方:“有点像万岁山,又不太想。”

    他也去看题字,惊讶的发现,这幅画就叫《万岁山图》:“哇,真是画的万岁山。”

    “没错,不过……”陈炬欲言又止。

    朱翊钧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这是前朝的万岁山。”

    朱翊钧目光往下,又去看落款:“咦,怎么是两个人?”

    “是文宗与房大年所作,非常罕见。”

    朱翊钧又问:“哪个文宗。”

    “自然是前朝的文宗。”

    朱翊钧再看那副画,周围峰峦竞秀,云水楼台掩映,亭廊轩榭,纵延蔓回。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前立玉假山一峰,西北建侧堂一间。

    他对前朝皇帝的作品不感兴趣,又换了一副。

    这一副,远处有竹树与茶花,中间是一副水墨绘的母羊,前面有一左一右两只小黑羊。

    “这个我认识!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正月为泰卦,一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此乃祥瑞。”

    “这是宣德皇帝的《三阳开泰图》,我在《宣宗实录》上看到过。”

    他举着那副画反复观赏,啧啧两声:“哎呀,还是我的祖宗画得好看。”

    “……”

    皇太子人小鬼大,多少带了些个人感情,其他人也不好评价,硬要说起来,那自然是本朝的皇帝,比前朝的皇帝画得好,谁敢说不是呢。

    朱翊钧挨个看过去,最后挑了一副最大的。卷起来放在那儿就占了好大一块地方。

    这个朱翊钧拿不了,他让看管仓库的太监去取。

    此这是一幅长卷画,实在太长了,几人不得不往后退了两步,腾地方。

    随着太监徐徐展开,与朱翊钧同行的三人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躬着身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副画,眼中有光华闪烁。

    第146章 徐渭和冯保站在他……

    徐渭和冯保站在他的两侧,一个在看钤印和题跋,一个在看画卷的局部,陈炬则站在他身后,躬身,低头,去看画的细节。

    这画太长了,足有二丈,还好这个用来做私库的殿宇够大,否则很难展开。

    朱翊钧先走到徐渭那边,发现他对这幅画本身兴趣不大,一直在研究钤印和题跋。

    朱翊钧凑过去,先看了一眼卷首的五字签:“‘清明上河图’,瘦金体,这是徽宗御笔。”

    徐渭赞许的点头,指着下面的钤印说道:“宣和御府,双龙小印。”

    “方才我与殿下讨论,钤印与题跋能让字画更加珍贵,正体现于此。”

    “欧阳子曾说过‘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此画之技法算不得绝顶,不过,正如李阁老的题跋所言,却称得上旷世神品,稀世之珍。其中妙处,殿下不妨细细看来,定能有所收获。”

    听他如此说,朱翊钧便开始认真观赏这副《清明上河图》,首先自然是钤印和题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