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0节 (第2/3页)
这与人口相关,江南富庶之地有的县人口能达到二十万,有的十多万,少的也有十万左右。” “每年六千余两白银,出去老弱妇孺,摊派给几万人,确实有点多,但如果是六个县均摊,则会大大降低税赋。” 这个道理很简单,账朱翊钧也汇算,他只是对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当地物价水品没有概念。 朱翊钧说道:“那朝廷能不能把这项税银……免了?” “当然……可以。”冯保笑了笑,小太子有这个想法,他既惊讶又感到欣慰。 “但,现在不能。” 朱翊钧歪头:“怎么说?” “任何国家和地区,无论贫富大小,税收都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制定符合国情和民情的税制,适当减免,给予鼓励政策, 但不能取消。” 朱翊钧很聪明,一点就透:“是,我们还要和鞑靼、倭寇、女真、叛军打仗呢,没钱怎么打。再说了,全国有那么多府、县,免了这个,不免那个,大家闹起来,那就乱套了。” “诶?”他又仰起头看向冯保,“大伴刚才又说可以,那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呢?” 冯保说道:“殿下,你认为耕地和做生意,哪个更赚钱?” 朱翊钧想也不想答道:“当然是做生意,月港每年的税银都在增加。” 冯保取来一张纸在上面写道:“咱们把产业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农业,它是立国之本,和百姓的生存息息相关;第二是手工业,也就是生产各种商品;第三是其他产业,也包括咱们刚才说的做生意。” 朱翊钧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他这一说就明白了:“大伴的意思是,当我们从手工业和做生意征收足够的税赋,就能减少一些田赋。” 冯保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朱翊钧皱眉:“可我们并不鼓励百姓去做生意,而是鼓励他们回到土地上。” 重农抑商是历朝历代的国策,明朝也不例外。嘉靖四十四年和隆庆二年的殿试策问,也都有相关讨论。 冯保举起手中的笔:“举个例子,商业流通就是我把这支笔卖给殿下,殿下付给我相应的银钱,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将商品价值从我转移给了殿下。” “如果大家只看到真金白银的利益,都去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 朱翊钧抢答道:“那我们就没有饭吃了。” “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商业革命,前提一定是农业革命。” 朱翊钧又问:“什么是农业革命?”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高生产力,寻找和培育更优质的农作物,来提高粮食产量,用更少的人,产出更多粮食,释放劳动力,发展其他产业。” 朱翊钧重复他其中一句话:“寻找和培育更优质的农作物……” 冯保顺口答道:“是这样。” 朱翊钧却说:“这有什么困难的?” 冯保惊讶反问:“这不困难吗?” 朱翊钧却又垂下眼眸,有些沮丧的说道:“可惜我不能时常出宫。” “啊?殿下又想出宫去玩了。” 他俩从税赋问题聊到了产业结构,又聊到农业革命,到最后各说各的,驴唇不对马嘴。 “人丁丝绢”案拉扯了几个月,内阁多次发文催促事件进展,拖肯定是拖不 过去了,均平税银,其余五县又不接受,事情眼看要陷入僵局,在多方讨论之下,出过好几个方案,大致意思是五县承担一部分,承担一部分,比例不同而已,但均未能协商一致,最后改来改去,勉强给出一个。 “人丁丝绢”税每年6145两,仍旧由歙县一县承担,但他们负担的均平银减少2530两,由徽州府军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