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节 (第3/3页)
白一个道理,这些大臣,绝不会平白无故举荐官员,单纯看重其能力和人品的,有,但不多。 绝大多数都是沾亲带故,要么是学生,要么是同乡,要么是同年,要么沾亲带故。 朱翊钧不用查也知道,这个李延,必定是高拱的人。那殷正茂,就应该是张先生的人。 这个殷正茂的履历听起来实在不值一提,一个言官,他能领兵打仗?似乎李延看起来更靠谱一些。 自从高拱重回庙堂,隆庆对他可谓是信任有加,大事小情,凡是高拱和别人的意见相左,那必定是按高拱的意思来。 高拱本身性子急、脾气爆,独断专横、说一不二,李春芳这个内阁首辅都快被他挤兑成了吉祥物,陈以勤、殷士儋、赵贞吉等人更是敢怒不敢言。 既然高拱推荐了李延,隆庆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即可命兵部开始调集兵力,筹备粮草,下旨让李延负责平叛。 内阁大臣退下之后,朱翊钧来到到隆庆身旁:“父皇。” 隆庆摸摸他的脑袋:“钧儿想说什么?” 朱翊钧说:“我觉得那个李延……不合适。” 隆庆向来都会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从不因为他年纪小而轻视他:“怎么不合适?” 朱翊钧说:“他至少做了三年两广总督,就像高阁老说的,与叛军交战多次,这么久以来,非但没能平定叛乱,反而让人打到了首府,那我只能想到两种可能。” “哪两种?” “第一,他没这个能力,第二,他在养寇自重。” “不管是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李延都不适合负责这次平叛。” 隆庆又道:“你认为殷正茂更适合?” 朱翊钧诚实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殷正茂合不合适,但他是张先生推荐的人,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不如咱们叫张先生回来,再问一问。” “行!”隆庆吩咐一旁的太监,“选张居正觐见。” 大家明明一起从乾清宫回文渊阁,半途张居正却单独被皇上叫了回去。高拱就知道,事情有变,兴许还是因为皇太子的缘故。 果不其然,回到文渊阁不久,隆庆的谕旨就下来了,升任殷正茂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全面负责平息叛乱。 殷正茂的履历就摆在那里,三十五岁才考中进士,也没当过什么大官,唯一与军事有关的职务是做过三个省的兵备副使。 但张居正坚定的认为殷正茂就是此次的最佳人选,并且愿意为其担保,若殷正茂不能平定叛军,他愿一同领罪。 朱翊钧与张居正一同离开乾清宫,两个人走在空旷的广场上,朱翊钧见他心事重重,便去拉他的手,安慰道:“张先生放心吧,就算殷正茂没能完成这次平叛的使命,我也不会让父皇治你的罪。” 张居正笑着摇了摇头:“我一点也不担心此事。” 朱翊钧疑惑的看着他:“那你在忧心什么?” 张居正说:“近来国事繁多,忧虑之事自然也多。” 这话一听就是敷衍,张居正不愿说,朱翊钧也不多问,只是握了握他的手:“近来早晚天凉,先生一向体弱,要保重身体,别太cao劳。” 这两天气温骤降,确实有了几分寒意,但学生这番话却让张居正心中升起一股暖意。 这小家伙总是这样,猝不及防叫人动容。 第133章 这日朱翊钧休息,…… 这日朱翊钧休息,天不亮就起来练功,手里七星剑携着劲风一扫,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如蝴蝶一般在他周围盘旋飞舞,青色剑气随着他的身姿舞动。很快,朝阳从天边破云而出,剑气便化作数道虹光,围绕在他的身侧。 扑面而来的少年意气,把周围的太监、锦衣卫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冯保说道:“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陈炬鼓掌:“说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