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第2/2页)
她学字。” 蔡邕的飞白体苍劲浑朴,闻名于世,蔡文姬传承其学,又多了一丝端凝,更为张祯所爱。 她前世曾在名师教导下练过书法,但因身体太差,练字时断时续,没能练出什么名堂。 况且那时的名师,多是名气大过实力,哪及得上蔡文姬? 半夏:“卫夫人还擅长音律。” 张祯:“先学字,音律有空再说。” 谁不知蔡文姬擅长音律? 《胡笳十八拍》就是其代表作,艺术价值极高。 但她学字是刚需,以后肯定有必须写字的场合,不能露怯。 并非她沽名钓誉,而是华夏自古就有字如其人的理念,她若写一手狗爬,必然会降低别人对她的信任度。 就连吕布,也写得一手好字呢。 对了,这一世蔡文姬若不被南匈奴掳走,就不太可能写出《胡笳十八拍》,但和她的安危比起来,这不叫损失。 张祯相信她可以写出其它更好的。 师徒俩一路聊着天,然而颠簸的感觉还是未能转移。 等大军停止前进安营扎寨时,张祯觉得骨头都散了。 其实马车里已经铺了好几层软垫,可还是颠,颠得她想吐。 真没想到,第一次晕车,竟然是在东汉末年。 哪里有橡胶来着?好像是南美洲。 任重道远啊。 还是学骑马比较快。 第33章 可恶,这波被他装到了 军士帮张祯扎的小帐篷,紧挨着吕布的中军大帐。 这小帐篷是吕布特意拨给她的,质量很好,用皮革、毛毡制作而成,四角攒尖式顶,连接四角和顶端的帐构牢固耐用,极具工艺感。 张祯和半夏一起动手摆放铺盖行李,没一会儿,帐篷里便整整齐齐。 两人都是第一次在野外住宿,心里很有些激动。 “师傅,地上会不会有蛇?” 半夏忽然问道。 张祯:“不是带了雄黄粉么?撒上一些。” 她的行李几乎是家人共同收拾的,每个人都提了建议,什么都考虑到了,增增减减,最后浓缩在两个衣箱里。 阿娘给了她一张清单,她记得上面有写雄黄粉。 半夏懊恼道,“哎呀,弟子给忘了!” 赶紧去翻找。 坐下休息片刻,张祯走出帐篷。 这次征伐郿坞,吕布领精兵一万,其中骑兵一千,步兵九千。 听起来很少,比不上三国大战时动辄十万、数十万的大军调动,但看起来可不少。 夕阳西下,目之所及尽是灰扑扑的军帐,一个接一个仿佛看不到边际,浩浩荡荡甚是壮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