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1章 (第1/2页)
“如今老夫也算看出来了,镇北王乃陛下逆鳞,有人动了他的逆鳞,他如今是谁人的劝谏都听不进去。 可重恩啊,如此下去是要动摇朝纲的,不论陛下是要让众人看清他的底线,还是借此清除朝堂蛀虫,都cao之过急了呀!” 乐重恩坐在祖父对面,仔细为老人家斟一盏茶水递过去,缓声道: “何来cao之过急?” 老大人用饱经世事的语气道: “从朝中到地方,一下少那般多人,朝堂是会停摆的!老夫知陛下看不惯朝中那帮蠹虫久矣,但这得讲求一个稳,能叫政权平稳落地,比什么都重要!” 再者说,孙子此举得罪的人太多了,满朝树敌,对孙子将来的发展而言,并非好事。 乐重恩看出了祖父的未尽之言,却道: “镇北王在离开前,将杜恒等人留给陛下,您怎知他没留下其他东西呢?” 那杜恒可是镇北王妃的娘家兄弟,为镇北王出生入死多年,镇北王对其信任非常,他本人站在那儿,很多时候就能代表镇北王的意思。 有那些人支持,京中乱不起来。可见镇北王与今上的关系,比众人私下忖度的要亲密许多。 “何况,孙儿从不觉得这天下缺了哪个就真会停摆,您或许还不知晓,陛下早就已命人举荐各地有为之人,一旦哪里有了缺口,立马就有人补上。” 老大人欲言又止。 乐重恩起身,没叫他把话说出来,缓缓道: “祖父,在您看来如此得罪人之事,您觉得为何会落在孙儿身上?您可知费府那边,每日都能接到来自宫里的赏赐?陛下的意思还不明显吗?” 不过是费家作为镇北王外家,并未参与此事,且在察觉事情有异后,第一时间进宫面圣。 而乐家,选择了隔岸观火。 本以为隔岸观火能全身而退,可如今瞧着,陛下那里是容不得左右逢源的,火还是烧到了乐家身上,命他主审此事,就是对乐家的敲打。 本朝第一大案,从朝堂到地方,涉案大小官员共计五百四十八人。 秋东一声令下,全部人头落地,菜市场日日砍头,足足两月过去,空气中还残留着挥之不去的血腥气。 知情人对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史称“嘉和要案”。 因为涉及的当事人之一乃镇北王,身份敏感,就连记录起居注的官员都对这段描述采取了春秋笔法。 官员不敢多言,民间对真相知晓一鳞半爪,经过各种传播和加工,衍生出无数版本的猜测演义,一代代流传下去。 正史中,庆朝开|国皇帝和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帝王一般无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