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0节 (第1/2页)
“每个站十文钱,这个价格百姓坐不起,他们就只能坐官道上的马车和驴车,但我们的官员就是看不见这一点。” “他们大手一挥,便停修了官道,那百姓到时候是要爬山涉水,还是走走悬崖峭壁?” “还有刑部那边许多案子不公正,我让他们重新审理,审理出来的结果一板一眼,不考虑真相,只想着快点结案。” “他们这么下去,迟早会脱离百姓所生活的大环境,走进自己的小环境。” “到时候他们觉得他们的环境是这样,百姓的环境也应该是这样。” “这是他们觉得的,但实际上他们打开车窗看看就能看到百姓的环境,可他们不看。” “他们把眼睛蒙起来,耳朵捂起来,只懂得拿着手上的惊堂木敲敲打打,做出来的事情一点都不符合大环境该做的事情。”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一旦失去了民心,便会亡国……” “不患寡而患不均,二次分配就是为了让大环境的贫富差距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不断的增加少数人的工钱和俸禄,而是应该逐步缩小天下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止少部分人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 “凡是官场出现了一个长期的特权阶级,那这个国家距离灭亡就不久远了,这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朱高煦这话没有说完,因为他很清楚,他们朱家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特权阶级。 如果放任不管,日后也将会成为危害大明的一份子。 他也想管,但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而等到最好时机到来的时候,他不知道那时在位的那个皇帝有没有决心解决这些问题。 朱棣也听明白的朱高煦的这番话,家天下始终是要灭亡的,尽管朱棣不相信,可按照朱高煦的思路来走,事情的结果只能是这样。 想到这里,他似乎苍老几分:“到时候你我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关心这些也没有什么大用了。” “我这一生,犯过大错,也立过大功,后世儿孙即便不耻于我,也总不至于掘了我的坟墓,把我从墓里挖出来吧,哈哈……” 朱棣还能笑出来,而且不仅笑,他还起身拍了下朱高煦的肩膀:“时间不早了,好好休息吧。” 话音落下,他便向外走了出去。 身影比平日里挺拔几分,虎步熊威。 瞧着他离开,朱高煦收敛了心神,这才发现朱棣没有把自己的书带走。 “我把书给太上皇送过去。”胡季伸手要拿,朱高煦却摇头道:“不用了。” 胡季愣了下,眼神似乎在询问,而朱高煦则是目光看向门外,哪怕门外没有什么东西,他却依旧看得入迷。 “这书看不看对于他老人家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他如果想看,他自己会让你来拿的。” 话音落下,朱高煦也起身向外走去。 天上飘起了细雪,朱高煦伸出手接住了几朵雪花,雪花在他手中融化。 这些雪会在来年夏季融化,滋润着这西北大地,让这片大地保持着绿意,最后流入夷播海内。 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它们又再度化作雪花,反复滋润大地。 这雪花也像财富,每一年的入冬,就像是一场大案。 查抄的财富经过分配而滋润百姓,但最终又会经历各种事情,最终流到那万分之一人群的手中。 大案不可持续,但也必须持续,起码在阶级矛盾严重的时候,一场腥风血雨反倒是能滋润一片土地,哪怕片刻…… 只是皇帝毕竟只是皇帝,而非真正的“天子”,也无法做到从一而就,周而复始。 皇帝始终会更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朱高煦一样,不在乎名声的随意兴大案。 “陛下,加件衣服吧。” 胡季跟了上来,将狐裘披在了朱高煦的肩头,朱高煦将手收了回来,感受手心的那一点湿润和肩头的一点温暖,他目光看向了胡季。 “你父亲和你侍奉我四十年,倘若连你们都不对我说真话,还有谁会对我说真话?” “倘若连你们都做不到对我说真话,你们下面的那群人,又如何敢对你们说真话?” “有些事情,你好好想一想吧……” 朱高煦转身离开了此地,胡季则是看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 不多时,他的肩头也多了些温暖。 他转过头去,所见的是一个年纪与他差不多的西厂官员。 “指挥使,小心着凉……” 见状,胡季想到了自己刚才的举动,也忍不住对这人询问道:“袁彬,你对我说的话是真话吗?” “指挥使这话是什么意思?” 袁彬愣了愣,胡季闻言叹了一口气:“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你说这西厂之中,也有派别之争吗?” 胡季目光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自然是有的。”袁彬不假思索道: “只要有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