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樱桃,绿了芭焦_红了樱桃,绿了芭焦 第1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了樱桃,绿了芭焦 第150节 (第2/2页)

那是顾梦:“梦梦jiejie也去了啊。”

    “嗐,你们也太了解了。真没意思。”

    虎子挂断电话才被顾弈明确告知,他和豆子分开了。

    虎子压根儿没信,嫌弃他矫情。多大了还闹分手,他就知道欺负程青豆这种胆儿小的。

    程青豆多轴的人呐,你转通了她,她只会跟你屁股转。顾弈多犟的人呐,认准了的人,哪可能松手。

    顾弈和程青豆分开?虎子认为,这事儿就跟他们当年在一起一样,非常艰难。

    -

    顾弈在广州那几天,青豆就老想着,他会不会叫她去广州玩,那她要不要去?

    他要是递来台阶,她肯定得顺着下。这回不能嘀咕上课和没钱了,太不识趣了。

    青豆把这几年攒的钱、暑假打剧本挣的钱摞在一起,对着账本分拨计划。1300块钱,她要怎么花呢。她没出去玩过,不知道多少才够。

    结果等到开学,也没等到一通电话。青豆再打去给虎子,虎子说,他们早走了,就待了三天。

    -

    十月,南城入秋了。

    城市的秋意不如心头的秋意明显。

    等感受到分明的早晚温差,青豆冻了个大哆嗦。早上五点出发,青豆来不及翻橱,顺手一抓,披上了师大附中的校服。

    校外集合,金津问她怎么这校服这么大啊,青豆才慢吞吞反应过来,哦,这是顾弈忘她这儿的校服。不是她自己的。

    天空阴沉沉的。青豆和系里七十多位同学一起,背上军绿帆布包,从校门口出发,背朝徐徐升起的太阳,一路往西,到南城最繁荣的南大街,再往北走,走到南城最北的老啤酒三厂为止。

    前后男生负责举旗子和手写横幅,中间女生整齐成行。来回二十五公里,费时一天,横穿城市,连接市民上下班时间。锻炼意志的同时,也起到向市民宣传的作用。

    青豆的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结束后,他们在食堂排队,跟系里老师一人领了一个搪瓷杯。上面红字写着纪念cz胜利五十九周年,一九九五年十月。

    金津可惜,要是个整数就好了。

    青豆老神在在:“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发生的就不正正好。”

    金津问:“为什么呢?”

    青豆:“可能明年这时候你就想明白了。”

    金津信了。她是真把青豆的话当话的。但说者青豆嘴巴瓣儿一开一合,完全没过脑子。

    她这阵子,就爱讲些虚的。

    由于情绪泛滥,她一周能写二十多首诗歌。半夜睡得好好的,脑子里也会蹦出一句好诗。她枕边放了本笔记本,时刻记录她的灵感。

    青豆那阵的诗口语化,情绪化,带有强烈的女性色彩,用词热烈强烈猛烈。她爱爱情,也恨爱情。连带着对生命的意义也产生怀疑。

    她买了好多邮票和信封,广撒网,四处投稿,摸到个编辑部地址就投稿,迷迷糊糊,也没抱有期待。谁知,仅是年底,便收到8封退修回信。粗粗算算,虽然诗歌就占个豆腐块大小的版面,但怎么着,也有几百块钱。

    宿舍里是没有秘密的。青豆的事儿引来不少热爱诗歌的姑娘前来拜师。她鼓励她们,只管写,只管投。

    她像洋洋哥哥一样,认真传授了投稿经验。青豆说,收到的编辑回信分两种,一种是编辑粗略的意见,用词很虚,比诗歌还虚,说你表达调性消极,缺乏积极引导,或者和杂志风格不合适,这种基本就是没戏,可别再写信过去说我改。这种没法改,就是婉言谢绝。还有一种编辑回信非常具体,可能一整页全在捉细节哪里不好,哪个词可以修正,哪句话要换个形式,看着特别来火,感觉投的诗他没一句满意的,但偏是这种,表示编辑真的想要你的稿子,给你提具体修改意见。

    姑娘们如获至宝。

    时隔三年,南城大学再涌青豆笔杆子的传说。

    九五年末,全国诗歌大环境青豆不知道,但南城大学的校报上,含诗歌量骤增。

    十一月开始到十二月底,青豆在老国营的七六厂,也就是南城光学仪器厂见习。

    结束那天,全班同学凑了二十块钱给几个工程师老师各买了一支永生钢笔。青豆特别不想出这个钱。尽管这里算是大学生留本市的最理想去处,但她总觉得自己不会来这里工作。

    金津问她,以后想不想来这里?

    见习都打听过了,厂领导有意向招三个大学生,具体名额还要向上申请。如果青豆也选这里,会是她的竞争对手。金津是本地人,她肯定想在这里工作。

    青豆摇摇头:“我想去海鸥。”

    “那是民营哎。”

    “现在‘放小’‘抓大’,国营企业都要改革民营化。”

    “我还是觉得国营好。”

    “那你去!”

    “你呢?我想跟你一起。”金津挽住她,“你去海鸥不就是去上海吗?”

    青豆也不知道要不要去海鸥。她只知道,在七六厂区实验楼晃了俩月,她对此并不感兴趣:“我也不知道。我想去文化馆,我暑假在文化馆干活,可高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