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页 (第2/2页)
她本想着周五这天回去。首都这些天阴雨连绵,如果可以,她想撑着伞接孟养下班。 之后,她们还能一起度过一个安逸的周末。 刘稚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孟养,孟养越是理解,她越是惭愧。 姥姥出血量很大,紧急转移到了市里更高级别的医院。 姥爷疲于奔波被送到了亲戚家照看,父亲外表镇静内心慌乱,只会重复“钱不是问题”、“一切都听小稚的”这两句话,母亲六神无主,一直以泪洗面。 刘稚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姥姥抢救地比较及时,初步的应急措施已经都做过了。 刘稚表明了职业,和给姥姥主治的石医生协商了很久。 “老太太年纪太大了。”石医生慨叹道。 因为是同行,石医生说话直接了很多。 “你们的心理准备一定要做好。” 刘稚缓缓颔首。她隔着小窗瞧着重症监护室内的姥姥,心情沉重。 姥姥今年八十一周岁了,患者年龄越大考虑的事情就更多,更复杂。 相较于专业书上的病例,毫无关系的患者,刘稚这次举步维艰。 刘稚走到休息区坐下,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转化为肢体上的疲惫,在他的身上漫延。 饭点到了,刘稚接到了一个标记着外卖送餐的陌生号码。 她挂断一次,电话打来一次。 最后孟养的电话来了。 “送餐员找不到你人。”孟养的声音听起来那么遥远,“我给你点饺子了,你去门口拿一下。” 刘稚清了下嗓子,“你现在吃饭了吗。” “刚下班,在往回赶。”孟养那边有车流声传过来,无比渺远,“你今天没有好好吃饭吧。” 刘稚站起身,往回楼下走,动作有些木讷。 “姥姥还要人照顾,你不要把自己搞垮了。” 孟养的眼眸里倒影出霓虹灯的颜色,她把箱子往跟前拽了些,等着刘稚开口说话。 “我知道。”刘稚答。 “闷油瓶。”孟养又道,“榆木脑袋。” 刘稚嗯了声,没有反驳。 “我隔着手机,几千公里都能感觉到你的丧气。”孟养声音放柔和了些,“你要明白,你是主心骨,你都这幅模样,家里人还能安心吗。” 刘稚又嗯了声,她认可孟养的话。 “姥姥要是知道你这幅模样,要着急的。”孟养抬首,招呼了一辆出租。 “姑娘,去哪啊?”司机说。 孟养将行李箱拎上去,将手机挪到边上才搭话。 司机采下油门,出发了。 刘稚没舍得挂断电话,她听着孟养的声音,心情就能平复很多。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