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2 战场无父子 兵不论雄雌 (第4/6页)
只是石头大寨夹山而建,就算派轻兵攻到城下,左右仍是一片峭壁,无法爬上去,所以对付铜鼓岭的‘回马枪’,在这里用不上。” 其他几名官员听了面面相觑,从杨凌的口气,显然他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了,可他这关子不卖出来,在场的这些文武官员就是想不到要如何解决四周峭壁百仞,弓矢难及、灵猿难攀的悬崖,来对付匿于山顶密林之中的蛮人。 冯知府忍不住问道:“大人准备如何破除这处天险?” 杨凌吸了口气,淡淡地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官也在等,这‘东风’,应该也该到了”。 ‘东风’果然到了。 由钦差杨凌命名,福建军器局出产的东风二级运载火箭到了。 在剿倭海战中,曾有明军水师将领建议使用“火龙出水”等火器,但是这种火器虽然飞行甚远,可是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不均衡,方向xìng太差,尤其海上风向、风速不定,火龙一放出去便只能听天由命,实用效果有限,杨凌未予参纳。 不过他对这种原始的两级火箭很感兴趣,虽说它和后世的多级运载火箭以及反舰导弹根本不可同rì而语,可是明朝时的中国人能够大胆想象,设计出这种武器,他觉得这种富于想象力的jīng神更加可贵,所以保留了军器局对于这种火器的设计研究。 ‘火龙出水’是一种水陆两用火箭,龙身由五尺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的孔中引出。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看上去就像一身生四翼的飞龙。 火龙前后两组火箭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引线相连。发shè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推动火龙向前飞行。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的神机火箭点燃飞出,shè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串联原理。平向飞行可至三四里地之外。 此外还有‘神火飞鸦’、‘飞空震天雷’等远攻火器,神火飞鸦有鸟头、鸟尾、鸟翼,可飞行百丈,内装炸药,腹下亦捆绑四筒火箭为助推力。这些火器大多尚不具备对人体和固定目标进行准确打击的能力。 象“火龙出水”惟妙惟肖的龙首、龙身、龙尾,原本更多的是装饰xìng作用,其实会影响火箭的推进方向和产生较大阻力,‘神火飞鸦’的鸟翼虽说是为了增强飞行稳定xìng,但是形状也和真正的鸟翼相似,不但制作起来费工费时,但是为了追求形似,稳定xìng也不太好。 杨凌在军器局督促研制佛郎机炮时,见到了这些火器,按照他的要求,对这些火器取消了各种花哨的名字,按照不同火器的shè程和主要作用统一命名东风一号、二号、三号火箭。 同时他让火器专家郑老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xìng部分进行了改造。‘火龙出水’,现在的东风一号,整体呈流线型,shè程最远。原来龙腹为了追求美观,只能安装四枚分箭头,现在增至七枚,作用从杀伤改成以纵火为主,箭头内裹火药,缠以层层绵纸,再涂油脂,点燃时强风不灭,水浇不熄。 由‘神火飞鸦’改造的东风二号,依然大腹便便,犹如一架航天飞机,鸟翼仍然形似,但是去掉了原来粘粘的羽毛,变的平削如纸。鸟腹内装的是易燃易烟的引火物,同时拌以砒霜、磷和其他易发出炝人气味的东西。 山顶密林之中烟火难散,这种东西在里边燃烧释放出大量毒烟,再加上钻天猴儿似的火箭到处乱窜,在那枯叶如泥,足有几尺厚的原始山林中游击将军崔贵站在僰王山前,望着在月sè下仍然黑沉沉矗立如巨人的山形打量半晌,点头道:“很好,这里山势大多陡峭如镜,拔地而起,虽然奇险无比,但是方便纵火,下边有这百十丈的悬崖峭壁,上边火势再凶,都很难殃及其余群山,否则倒是一桩麻烦事。” “开始吧!” 夜sè中一枚枚火箭喷吐着光焰,向黑沉沉的山顶遥遥扑去。稍顷的功夫,山顶犹如飘来一片乌云,‘乌云’越聚越浓,终于遮蔽了弯如一钩的月亮。 小半个时辰后,夜空一片彤红,烈焰焚天,远远的看那情形,山顶莫说藏人,便连石头都化了,就是掘地三尺,也休想找到一个藏身之处。 火光映得山下也是一片明亮,相信如果到了山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