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页 (第2/2页)
年轻人相同。这些人对谢龄的出现也不奇怪,有的甚至连半片目光都不向他投来,兀自做着手上的事情。 谢龄喜欢这样的氛围,宾主尽欢。 再往外走,谢龄遇上了在镜川居住生活的普通人,他们之中有人为打猎打柴而来,有的,则像是在朝拜。 谢龄观察着后者,这些人神态虔诚,三步一叩首,口中低念经文。朝拜的方向是山上,谢龄来的地方。 一般来说,能举办如此盛宴的组织,都会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但这里没有,甚至连地名都不取。生活在镜川的百姓为了区分,便以“山上”称呼这里。 对于本地人而言,“山上”的地位,类似于道观寺庙?谢龄觉得这样的关系倒是有趣,在人间道,宗门和山下的小镇就是不常来往邻居。 谢龄混进下山的人群中,随着大流往下走,步伐比方才散漫随意不少。 山上山下俨然两个世界。 暮时已至,瑰丽绚烂的夕晖在这里流溢成盛大的背景,视线里,青石板路吊脚楼,烟火气息鲜活明丽。 人声算不上鼎沸,却也喧嚣。沿街搭开了无数个小摊,挂起的招旗在风里飘摇,庙会正徐徐拉开帷幕。 在以前,谢龄为了做一个和神鬼传说相关的主题,把国内大大小小的庙会几乎走了个遍,走到了一见庙会这两个字就恶心犯晕的地步,当是斩钉截铁立誓,这辈子不再踏入庙会半步。 但人总是在失去后才会知道珍惜,现在的谢龄,深刻体会到在前有人设阻挠、后有徒弟拖腿的情况洗,去庙会玩一趟有多来之不易。 谢龄甚是珍惜地走进这条街。庙会主要是逛一个“吃”字,谢龄来到第一个摊位,一番挑选,让摊主给包了个五香猪rou锅盔,边走边吃。 这锅盔外皮酥脆,猪rou馅里裹了磨成粉的花椒,咬下之后,麻的味道在唇齿间溢散开来,让谢龄心中生出感动。 他现在并不缺吃食,萧峋做的饭味道不错,但人生的必需品,果然还得是这些不健康食品啊。 谢龄揣着这样的心情走向第二个摊位。这里卖炸串,他毫不犹豫让老板将每样都来一串。 第三个摊贩卖糕点,第四个是……谢龄走一路买一路。这里卖的东西,价格几乎都是多少多少铜板,幸而谢龄具备足够的生活经验,提早将古松给的一部分旅游资金换成了铜钱,否则在这街上的小摊贩们很难找开。 谢龄左手右手拎满吃食,收获甚丰,不由寻思起找个地方坐下,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再喝口茶。 一个面具摊闯入视线。谢龄秉着“来都来了过去看看的原则”顺路走到面具摊前,一通打量,看上一个青面獠牙的鬼面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