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章 争夺中书令 (第3/4页)
连三日,武承嗣都在书房中规划着平倭大计。 晚上安寝也被三位夫人安排好了,每月第一日在李芷盈那里安歇,次日在杏岚院,第三日在清竹院。 周而复始。 三日后,新年三日的沐假日结束,初四那天,李弘召开一个朝会。 这次朝会地点不在含元殿,而是含元殿与紫宸殿中间的宣政殿。 李弘精神抖擞,刚一上朝,便大声道: “众位爱卿,昨日朕去刘中书府上看过老中书,他自觉病体沉重,无法再担任中书令,因此向朕辞官请退。” “朕不忍心让刘公拖着病体继续受累,便同意了他,还向刘公询问谁能替代他的职位?刘公说:郑王可担此任!” 戴至德出列,大声道:“陛下之宽厚仁慈,古今帝王少有,刘公病中不忘国事,推举郑王接替其职,令人敬佩。此事将来必能成为一段佳话!” 李弘微笑道:“郑王,你可不要辜负了刘卿的一片苦心。” 郑王出列,感叹道:“得蒙刘公举荐,臣惭愧无地,臣之能又怎比得上刘公,这中书令之位,臣万万不敢授受。” 郝处俊出列道:“郑王殿下,既然刘公推荐,陛下应允,您就不要推辞了吧。不然有人还以为你只顾自己享乐,不愿为国事cao劳。” 郑王又叹了口气,没有再反对了。 李崇义道:“臣附议!” 岑长倩道:“臣附议!” 紧跟着,一众官员皆出列附议。裴炎和李敬玄对视一眼,都没有动作。 武承嗣向娄师德看了一眼,娄师德立刻出列,大声道:“老臣以为不妥!” 李崇义冷冷道:“娄侍郎是觉得刘公举荐错了人,还是觉得陛下不该应允刘公的举荐?” 娄师德道:“老臣只是觉得,朝廷官员任用,总该有个流程,不是谁死之前,随便推举一人,便能接替自己位子!” 郝处俊道:“不然,名臣死前举荐贤能接替己职,古来便有,甚至还成为一代佳话。这种事古人做得,陛下和刘公就做不得吗?” 娄师德忙道:“老臣并非此意……” “好!这么说来,娄侍郎也不反对了,陛下,请下旨吧。”李崇义截口道。 郭待封出列道:“且慢,臣也觉得不妥。” 李崇义冷冷道:“郭将军,你一个武将,就不要涉及这种话题吧。” 李思文微笑道:“李尚书这话就好笑了,照你这么说,武将无能涉及官职任免话题,那文官是否也不能涉及边防军事?” 武懿宗大声道:“说的对啊,朝堂之上,有意见就说,分个什么文官武将!郭将军,你说吧!” 郭待封道:“我想先问一句,在场诸位觉得刘公担任中书令,是否称职?” 戴至德大声道:“那还用问,本朝中书令中,刘公可称得上最好的几位之一了!” 不少官员都皱了皱眉,觉得戴至德说的太过,刘仁轨虽确实很好,却未必比得上贞观时期的几位宰相。 不过众人都瞧出皇帝想任命郑王为中书令,这时候出来挑毛病,就是和皇帝作对,故而皆缄口不言。 郭待封笑道:“那就好说了,末将举荐李司徒担任中书令!” 戴至德怒道:“李司徒是武将,兼任着左骁卫大将军,如何能担任中书令?” 郭待封道:“刘公以前也是武将,戴侍郎不是说刘公担任中书令很称职吗?既然如此,李司徒为何做不得中书令?” “你……”戴至德被噎住了。 旁人听他这样一说,都觉有道理。 尤其是李勣一向善于与群臣处理关系,很少开罪人,再加上他威望素著,完全能与郑王分庭抗礼。 李崇义沉声道:“李公是我大唐军中柱石,轻易不能擅动,还是让李公留在军中,由郑王出任中书令更好些。” 程务挺出列道:“刘尚书此言不妥,当初刘公也是军中柱石,先皇却让他担任中书令,难道你觉得先皇当初行为不对吗?” 李崇义心中一沉,这么多军中将领出来反对,显然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