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七十一章:结果 (第2/2页)
是的,过去德意志第三帝国用闪击战快速瓦解了敌人的士气,切断敌军补给后进行分割包围,很快就击溃敌军部队,达到分割包围定点清除的作战目标,这才迫使他们不得不宣布投降。 而徐阳比谁都知道,有了丘吉尔领导的英国,他们哪怕是会毁灭也肯定想要把德意志第三帝国一同拉进地狱。同时英伦三岛的地形也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让大量的军队不断地进行战术机动,毕竟装甲部队在不同的地形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这也就是说,在相对比较狭隘的地形上,德意志第三帝国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将无法完全发挥优势。 登陆作战估计会从前期的顺利逐渐进入了胶着状态。天空中轴心国航空兵部队数量会占有绝对优势,打得十分顺利的同时也能给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援。 空中优势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一直在强调的事情,可是空军部队还是只能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真正的攻坚战乃至于决定性战役还是要靠地面部队。空地协同作战有几项前提,其中一项便是敌我双方不要太过密集,不然会造成误伤的现象。 好吧,可以想象轴心国部队上了那个该死的岛屿后,轴心国数十万军队再加上盟国的近百万军队(哪怕是临时编凑的民兵),这不用说明也知道密集程度有多么严重。这样一来占有绝对优势的空军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相对被削弱了,一般只能提供侦查和定点轰炸等协助。 “您忘了我们的伞兵部队,我的元首。在过去,我们应用伞兵部队的次数不多,但是伞兵起到的重大作用和他的优越性已经显现无疑。我们应该像进攻比利时还有荷兰那样,为伞兵部队部署针对性的任务。” 徐阳怎么可能会忘记伞兵部队呢!事实上他比谁都在意在登陆英伦三岛时,来自伞兵部队的作用。 如果徐阳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盟军就是首先派出自己的伞兵部队作为前驱。当然,那个时候盟军不管是在海面还是空中都有绝对优势,而现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海面并没有什么优势。这样一来伞兵部队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呢? 可以想象,在占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伞兵部队成功空降任务地点,在经过必要的时间进行集结后,集结起来的少量或者多数部队开始展开隐蔽行军,伞兵部队会在目标外围大规模集结完毕,实施对主要交通设施和敌军基地进行占领任务。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便是“伞兵就是用来被包围的”,注定伞兵空降之后第一时间就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这是不是可以说他们的作用已经生效,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同时也有产生破坏的能力? “如果伞兵部队成功破坏了多数交通设施,那么一定会极大地拖延盟国支援海滩的支援时间。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输送更多的部队和补给品。” “我的将军,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伞兵对我们的贡献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推演进入尾声,徐阳和元帅们进行短暂的交流后普遍有以下几点共识: 1. 作为“英国”的一方,陆军将军们战前目标和分工比较明确,有效地组织了多层多点的狙击,一度阻碍了“轴心国”的进攻,并造成“轴心国”抢滩部队较大的伤亡。 2. 作为“轴心国”的一方,空军将军们,进攻的层次和兵力布置较为合理,准备了足够的预备队。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的海面舰船下进行登陆的时机选得极为恰当,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在数据上几乎没有破绽。 3. 空军将军们对航空兵部队的了解使得他们有效或者说十分针对性地运用了航空兵部队,从头到尾完全压制了“英国”。 4. 陆军将军们对地面作战比较有经验,在没有制空权的劣势下,他们依然对地面部队进行多次有效的机动,成功地阻击了空军将军们的穿插迂回,将初步作战阶段的时间延长了,迫使双方进入消耗战。 5. 鉴于“轴心国”中大部份部队皆是来自“德意志”,各抢滩部队的随机应变和相互支持做得十分到位,最终实现了战役目标。也就是登陆成功并进行纵深推进…… 最终结果是代表“德意志”的空军将领们取得推演的优势。没错,只是优势而不是胜利,这点在真实战场上也一并适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