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_第七章:科技受益者(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科技受益者(二) (第2/3页)

空惯性飞行直到火yao的推射作用停止时,尾部的推射装备启动起来,继续带着弹头飞射,直到推射器的作用失去之后才下堕。目前这种推射装置还是初步的设计,无法精确的命中目标,它的作用只是增加射程。

    另外,随着火箭原理的成熟,一种新兵器也在实施研究当中。火箭的发射原理早在12世纪时的东方古国就曾经被研究过,那时候只是一种原始的推进发射,也就是说利用火yao产生的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液体火箭技术开始兴起。1903年,俄国的k.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现在,德意志的专家们正在思考,如果让火箭被重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远程兵器的话,对德国将会有什么影响。当然,这一切目前都还在研究当中,按照预案,这只是德意志研究中的一种新兵器,并不被列入主要的发展方向。在认识到火箭具有重要的军事潜力时,陆军开始组织以冯-布劳恩为首的一批科学家从事液体火箭研究,到目前为止,暂时取名为‘a1’的火箭的确也被制造出来,可惜的是,在一次试验中爆炸了(以上史实)。相对于处于‘幻想中’的兵器的迫切盼望,目前德意志更需要一种完善的陆上兵器,以及可以提供长时间在海底生存的兵器。

    陆上的兵器当然是坦克,v型坦克被生产出来之后,已经送上西线战场进行实际测试,目前还无法得出v型坦克的性能。在v型坦克的作战报告送回国内的时候,专家们会依靠报告举例的弱点、或者优秀的地方进行再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在ii坦克被设计出来之后,德意志的坦克专家们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便是在如何提高坦克的机动以及火力上下功夫。为了能使坦克的机动性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意志的发动机专家齐聚一堂,为了给坦克设计出一款强力的心脏而在契而不舍的努力。

    在另一方面,德意志的空军发展起来的如今,统帅部产生了一种迫切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当然是来自天空。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在自己有了强悍的兵器之后,一定会恐惧别人也跟自己一样拥有强悍的兵器,所以肯定会去发展抗衡那种强悍兵器的武器。在德意志有了完全占优势的空军部队之时,防空设备也被列入了研究重点,理由是:同盟国也肯定会大力发展航空兵器,德意志必需要拥有一种陆对空的利器。

    有了需要当然也就会被研究出更加犀利的防空兵器,几款自行防空炮被迅速研究、并制造出来,这种自行防空高炮被装备了一辆专门的底盘,但是它的顶部是注定不会有任何防御设施的,20mm、47mm、88mm、128mm……等各种双联、四联的防空炮被装在各式的移动底盘上被送上战场。

    在各个装甲军中,通常配置最少两个营、最多一个团的防空配属部队,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被空中打击,且在没有己方飞机驱赶的情况发生。

    这个极度富有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日尔曼民族,在这个时代一直走在世界科技之林的最前方。有个人一直在心里担心一件事实,那便是德意志的资源太少,但是想造的东西又太多,如果大部分人无法认清德意志缺少资源的这个事实,而去盲目的发展各种奇怪、且很难说会不会用得上的东西,真难想象德意志会变成什么样。

    打个比方:德意志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划世代的兵器,但是那件兵器并不适合于目前使用,但是德意志却用大部分资源去造那件东西,而放弃了已经成熟的技术兵器,那么这种行为可以被称呼为‘自杀行为’。

    这个人正是徐阳,他是‘未来人’可以说以后会出现什么有优势的兵器,他全部都知晓。那么,徐阳为什么会赞同发展列车炮而放弃了研究更加先进的兵器?原因是列车炮是已经被使用过的东西,只要用很少的资源改良一下弹头,就可以马上被利用起来,且还非常有用。

    在如今的战史上,心理战在欧洲还没有被很多人接受,在欧洲似乎更加崇尚正面对攻,就好像在14-16世纪那样,明明火炮已经被发明出来,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军队,都还在使用一种:让步兵排列成整齐的步兵方阵,然后随着鼓点的节奏整齐前进,在军官的号令下同时抬枪、与对面同样排列整齐的敌军进行对射,完全忽视了火炮的距离优势以及大范围杀伤的优势。所以,我们通常可以从各种文献的图画(电影)中看见,整齐排列的步兵被火炮成片的削平,成为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