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3页 (第2/2页)
我提出这些只是为了秉持着科学精神,不想把任何可能性一竿子打死,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朋友:“危,收藏量,危。” 我:“没事,掉光了才好。”反正公益博物馆不盈利,少一个客人我少一份心思。 我有好茶好酒,摆在这里自己喝,顺便招待过路好兄弟。别的东西都不关我的事。 --- 【镜子与石碑】 我朋友看完我前天的作话,她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书版叶白衣是一面镜子?” 我朋友认为即便是原著叶白衣,也一样会感到痛苦,去拿镜子当譬喻,貌似有点自相矛盾。 我说:“因为古僧嘛。”修行人。 镜子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这个概念设计估计就是想表达这感觉。 叶白衣整体的形象轨迹,其实是理想之中的修行人的路,被神化的某种轨迹。 而叶白衣三个字,片叶不沾身,事了拂衣去,白衣不染尘,名字都是这种佛偈的意象。 朋友:“原著叶白衣是被捏成这样的?” 我:“我估计是。” 我:“叶白衣饱受重创,然后看开了,发现都是镜花水月,他聪明,所以被认为是他看得太透彻了,最终必然能够返璞归真,走向最简单的圆满。”这是一个被设计过的轨迹。 修行人。 ……出于一些离谱的个人经历,我对这个群体有过一些深入了解,他们修行人都这个风格。 “镜子”的说法我也是听他们说的。那是一种标杆。 ……朋友觉得这太残酷了。 朋友难以置信地说:“他本来正活的好好的,然后和容长青共度,孤高不允许他主动让他们走,一直痛苦,容长青死了,更痛苦,又和容夫人共度十几年不说一句话,更痛苦,痛苦很多年以后,他突然慢慢地感觉自己在好转!?但这很不科学,因为这种好转不是好转,是感情的缺失,他一点点变成这样了……” 我:“我这么说吧,修行人里好多都是这感觉的人,不是感情缺失,是他们自己能骗自己,进行一种激励。”竞相阉割自己身为人类的成分,自我催眠。 但其实一个荒谬是不会无缘无故消失的,能量是守恒的,他们阉自己,那个浓烈的成分它往往会以另一种过激的形式出现,可能是求生欲,可能是胜负欲,也可能是想要成就感,也可能是别的什么。 我:“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镜子,都真心实意这么觉得的,然后实际cao作就不是一个镜子的模式,而且看起来反而更加急功近利。”那些人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我看一眼好像能明白,那眼睛里灵魂深处,是格外有求于这个世界的。修行是他们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要一种人上人的优越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