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1/3页)

    眼睛凹陷、脸色蜡黄、胡子拉碴、消瘦的只剩一个骨架,跟一根木柴一样,这是他们的汗阿玛。

    他们的汗阿玛因为太皇太后的去世过度哀伤,身体受到重度摧残,精神萎靡,他们都害怕汗阿玛撑不过去这道坎,他们都知道汗阿玛会坚强熬过去。可是终究还是心痛不安。

    正殿里,正担心皇上身体情况的皇太后皇后叔伯长公主们,见到几个孩子过来,皇上没过来,一时眼泪又出来。

    他们担心皇上,也担心保康;裕亲王哭着劝说皇太后和长公主去休息,长公主临走前一把忍不住抱住保康,哭得不能自己。

    “好孩子……好孩子……”

    保康也哭。

    保康感受到长公主心里压抑的痛苦,双臂抱住他的力度,默默地安慰她。

    …………

    保康和哥哥们弟弟们一起守夜,白天跟着守灵,rou眼可见地消瘦下去。

    他们只能代替长辈们身体上的劳累,皇太后、长公主、皇上、裕亲王心里深处的哀痛,无人可懂。他们的痛苦,谁也不能说,只能流泪哭泣。

    本该有亲生儿子服斩衰大孝,打头哭灵守灵的葬礼上,缺了那个“人”,皇太后、长公主、皇上、裕亲王怎么不过度哀痛?

    他们痛苦,他们一想起“他”因为无法给太皇太后送葬会有的痛苦,心里更是痛苦不堪。

    皇家、皇家?茫茫宇宙,大千世界,生生死死,世事纷纷,谁能回答?

    谁也不能回答。保康不知道为何长辈们这般痛苦,他担心这边的亲人,也担心他师祖,更因为他师祖伤心的时候他没陪在身边,更难过。

    皇后娘娘担心儿子,瞅着空儿就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哄着他:“自古以来啊,人对自己诞生、成长,死亡,一直都在探求一个平衡。”

    “所有丧葬礼仪的宗旨,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保康要知道葬礼不是只伤心的事,是严肃的事。”

    保康眼睛红红的看着额涅:“那额涅,保康的师祖……也知道吗?”

    “知道。你师祖前儿不还给你写信,叮嘱你注意休息?”

    保康的眼泪又出来。

    师祖担心他,但师祖也肯定在伤心中。

    否则师祖不会让大喇嘛代笔给他写信。

    保康心里都知道,可是保康也不能让他额涅一直担心他。

    或者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生离”的时候,离开的人奔向梦想,留下的人最难过;“死别”的时候,去世的人再无牵挂,去世之人的亲人最是哀痛。

    太皇太后的整个葬礼,整个康熙二十七年,举国齐哀,风光大葬,葬入孝陵旁边的一个地方,在先皇的孝陵的边上。

    一切顺利,就是老天爷也好似知道了什么一般,今年大清高风调雨顺,水灾干旱地震啥的,什么都没有。唯一的一个事情,就是太皇太后下葬孝陵,而不是福陵,不符合礼制一事。

    为此朝堂上吵成一团,基本都是反对,皇上和裕亲王本就在哀痛中,对此自是怒火滔天。

    可他们什么也不能说。

    单单一句“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无法说服天下人,为何太皇太后不葬去太宗的福陵。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一起安葬不是吗?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合葬后,一生才是圆满,不是吗?

    最终还是师祖给皇上来了信,保康和他汗阿玛据理力争,皇上下定决心送太皇太后下葬。

    保康的原话:“女子为何一定要陪葬男子?无稽之谈。都是男子自己制定的制度,还说什么‘自古以来’。自古以来,单独安葬的太后也不是没有;自古以来,男子陪葬女子的,也不是没有。”

    还说什么“父系社会之前的母系社会汗阿玛忘记了吗?”

    亲亲汗阿玛对熊儿子没奈何,又怕他真急眼了去闯朝堂,加上他汗阿玛的来信,加上他最近心力交瘁,也没多思考地,直接在朝堂上训话,大意:母亲和儿子葬在一处,也是符合人情天伦法理。

    这就是大清朝的规矩。你们不答应,朕就公告天下,让天下人来说说母子伦理和夫妻伦理布拉布拉。

    这可捅了马蜂窝。

    满朝大臣齐齐哭天抹泪的,又是讲夫妻大义,又是讲男女尊卑,又是讲古法古礼……最后都捏着鼻子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