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_第10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页 (第1/2页)

    凛冬大雪,乡路寸步难行,李郎子路遇易子而食,又吓又冻,昏了过去。醒来时,唇边是一勺热汤,隽娘坐在他身旁,杏眸子里含着温暖笑意,融化三冬雪。

    隽娘今夜缝衣裳,明夜熬米粥,李郎子一日扶锄头,二日松土地……三年又五月,李郎子做着零工,吃着口粮,心中安逸,每每瞧着隽娘,捧似人间仙。

    直至那日秋风卷帘,县官终回府,撞见娘子与李郎子偷欢,双双才知,给了恩情的,便是夺了祖宗命的,怎奈何年年岁岁过去,人已忘了仇,深陷孽缘冢。

    李郎子:“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揽取为吾绽。 ”隽娘:“夫婿从门问,府吏急催逼。斜柯西北眄,远行无时归。 ”……

    今,南郊

    木鱼敲罢,苏安仍在唱词:“这件破衣,是何人为它绣了花?我的这件破衣……”三叠过后,他确确实实把自己唱进去了,这刻,他觉得自己就是李郎子。

    他就是李郎子。

    兰丘笑笑,拿袖拭去苏安的汗水:“苏供奉,醒醒,看来你也是会醉戏的人。”

    一个把自己唱进词中,浑然不知群情汹涌的流浪乐人,怎么不会打动人心?

    板车来回地行走于城门与郊庙,千万双麻木的眼睛,在跟随中逐渐明亮起来。

    一遍过后,破衣烂衫的难民们哈哈大笑,这李郎子也太傻了;二遍过后,难民们大呼爽快,这世上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三遍过后,大家若有所思,沉默不说话;直到最后一遍,突然,有个人哇一声哭了出来,这说的不就是咱自己么!

    酝酿已久的动乱,从一块飞向兆尹府司录的石头而起,石头“啪”一声,把司录的乌纱帽打下了。“好!!!”底下登时叫好连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唱词。

    顾越走去捡起石头,拿去对季云道:“令人回城中通报,南郊万民请愿。”

    与此同时,金吾卫策马执枪赶到,南衙左右卫的旗帜也出现在明德门,正往这里驰来。兵部司绕着难民群体围拢出维护秩序的兵阵,成了第五条金色的尾巴。

    礼部官员只得终止祭祀,郊庙舞郎纷纷出来看场面,成了第六条红色的尾巴。

    顾越没有想到的是,于板车旁做戏的苏安,身陷六条尾巴的重重包围,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完完全全融入于角色之中,一刻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唱词行吟。

    好在,即使难民就要成为暴民,矛头也不指着苏安,而是概不接案的兆尹府。事从权宜,顾越当即示意谷伯强行护送所有乐人至社庙暂避,而后再撤回牡丹坊。

    季云不敢拖沓,大步走到台中,接替苏安,挂起一面三丈长的大榜,让事先请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