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877节 (第2/2页)
“傻孩子,就算是当父亲的人了,可到底还是没有长大。人啊,终有一死,爷爷就算是皇帝,也是会死的。咱们大明的盛世啊,爷爷也已经看到了。” 朱允熥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 朱元璋却伸出手,那只布满皱纹的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朱允熥的额头。 “属于爷爷的大明盛世,此刻就在爷爷的眼前啊。” …… 第六百七十七章 西南无战事 一整夜,朱元璋和朱允熥说了许多的话。 从老爷子当初还是凤阳城外一个放牛娃开始,一直到大明当下正在筹备着西域征途。 又说了当初村里头谁家的姑娘貌美如花,对老爷子那叫一个垂涎欲滴。再到如今大明皇室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朱允熥将老爷子哄到床上,看着对方安安稳稳的睡下,已经不知道了时辰。 等他退出屋子,轻轻的关上屋门,转过身才发现天边已经是蒙蒙亮了。 这时候算是一整天里最冷的时候。 露水挂满枝叶,朝阳不曾发热,晨风有些冰凉。 朱允熥缩起脑袋,拱着双肩,双手团在一起慢慢的搓着,向着前头踱步而去。 刚出院门,就见朱高炽端着一只盖碗拦在了眼前。 朱允熥眨了眨有些疲倦的双眼:“这是什么?” “给你的。”朱高炽嘟囔了一声,将碗送到朱允熥跟前:“陪着老爷子唠叨一夜,你能扛得住?这是昨夜下面人在山里抓到了蛇,配着太医们开出的几味草药,炖出来的补气蛇羹,快趁热喝了。” 蛋白质是不会溶于水的,鸡汤、蛇羹的鲜味都是另一种并没有营养的物质产生的。 可一旦这里面掺和进了太医院的人,那这碗蛇羹就必然是能补气的。 朱允熥也没多想,接过盖碗,打开便能看到泛着一层淡淡油水的蛇羹汤。 他仰起头,便将一整碗的羹汤一饮而尽。 见朱允熥喝完了汤,朱高炽的脸上露出笑容,接过空了的碗,递给一旁的随从。 朱高炽又说道:“这两天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工地上的工程都是按照工期推进的。山里头继续赶过来的百姓,也都按照之前的计划分配。 你先去睡一觉,若是前线有什么要紧的军情过来,我去喊你。” 说着,他已经是连推带搡的,就将朱允熥给推到了这大庸县官府后衙的一处屋子里。 朱高炽倒是没敢给朱允熥安排几位曼妙女子,只是屋子显然是刚重新被收拾过,干干净净的,点着一只不太浓烈的香。 见着床榻铺的柔软整齐。 朱允熥倒是省了洗漱的步骤,直接脱了外衣钻进被窝里。 没两下,便已经鼾声大动。 接下来的数日里,整个大庸县都风平浪静。 皇帝的身子也正在快速的恢复中。 第三天的时候,老爷子便已经带着自家老六在大庸县里转悠了起来。 西南的食物名单,和中原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即便是同在湖广道的朱桢,常年身居武昌城,对大庸县这边的食物种类,也鲜少知晓。 父子两人便整日里忙碌着,在城中大街小巷寻找那些不曾见识过的美食。 很是难得的闲暇时光。 而在县城外,整个大庸县如今的工程数量越发的多了起来。 从各处赶到大庸县的百姓,总数上已经超过五万人了。 这也导致,各项工程的进度飞快。 如今朝廷在这些人的心中,已经是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若这个时候有人说,朝廷是在剥削他们。 最大的可能就是会面临群情激奋之下的百姓,一顿爆锤。 更不要说,朝廷在大庸县更进一步的开展了教学工作。 百姓们白天干完了活,晚上睡前的那段时间,都会有军中和城中识文断字的人去各处教授百姓们识字认字。 知识是什么? 在久远的过去,那是门阀豪族才能拥有的东西。 近些年,也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掌握的权力。 朝廷现在不要他们花钱,免费让他们学会认字,还会教他们算账。 这可是天大的恩德。 没错。 朱允熥他们正在大庸县开始尝试推广基础教育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