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863节 (第1/2页)
朱允熥也没有说话,捧着碗筷微微皱眉。 这酸菜鱼到底还不算是正宗,少了辣味。 也不知道朱允炆和孙成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将辣椒从美洲大陆弄回来。 加了辣味的酸菜鱼,才是正宗的酸菜鱼。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是一碗鱼汤下肚,示意孙狗儿为自己添一点米饭。 趁着这个间隙,朱元璋拿起手巾擦了擦嘴巴。 “孙子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自古人心便是最难揣测,可说破天说到底,皆为利往利来。” 朱元璋接过孙狗儿送来的米饭,夹起一块大庸县本地的酸萝卜送入嘴中,咀嚼了几下后,方才继续说道:“兵围西南,剑锋所指,我朝志向人尽皆知,可乎西南一地之土司? 穷其志,离其民,百姓景从而归心,断其根茎,乃成无根之浮萍,达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而穷志离心之策,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待那时,俺倒要看看,这西南十万大山,可还是土司之屏障也!” 等到老爷子说完这番话,一直默默吃鱼喝汤的朱允熥,终于是抬起头。 “爷爷圣明。” 朱元璋双眼微瞪。 席间生笑。 而至于这一遭朝廷要肢解革除西南土司制度,虽说如今整个湖广道、四川道、广西道、云南道再加上四川行都司、贵州行都司,数十万兵马陈兵封堵西南十万大山。 但在朱允熥等人心中,大军压境,深入山岭,与顽固土司势力在那深山老林里厮杀,是下下之选。 就是将大明百万将士都丢进西南的十万大山里,最多也只是将那些土司从地盘上赶进山里,而朝廷最后只会被这深入大山的百万大军给拖垮。 因地制宜,首选谋略,才是这一次革除西南土司势力上上之选的法子。 此刻大庸县城外的朝廷大军,在大庸县征召雇佣千余名百姓砍树挖渠,就是朱允熥他们给整个大庸县以及往西南方向,那些躲在山里的土人、苗人立起一个榜样的。 谁都清楚。 即便是西南这边的汉人,乃至于是汉人流官,都有可能和大山深处的土司有联系。 而让大庸县那些百姓被征召雇佣,为大军做事,并实实在在拿到钱粮,这个消息也必然会很快,就传进大山深处。 朝廷现在就是要立一个标杆。 凡是为朝廷做事,忠心朝廷的人,不论是土人还是苗人,都能和汉人有着一样的待遇。 等到那个时候,只要围堵西南十万大山的各路兵马,再照例开出征召雇佣,必然能吸引数不尽藏在山中的土人、苗人走出大山,彻底归顺朝廷。 随后朝廷就可以顺势,将这些人给迁徙到别处,交归官府治理。 那些不愿放弃可以世袭的权力的土司官员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他们必然会不满,会做出反抗。 甚至于原本只知道不断剥削土人、苗人的土司官员们,还会格外开恩,开出远比朝廷给的钱粮更高的价码、更好的条件。 但是。 大明现在是短缺钱粮的吗? 便是土司们能用利益好处暂时的稳住治下百姓,可是时间长久呢? 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 也是朱允熥在自己那位太子老爹意图结束百年时长,欲要一举革除西南土司制度后,想出的唯一办法。 砸钱。 给好处。 恰恰眼下的大明能给得出足够的好处。 若是将这条阳谋放在洪武二十四年,乃是于是在瀛洲和交趾道刚刚归附大明时,都是做不成的。 而今却就是能做成了。 …… 五月。 大庸县外的大营,已经在超过原定数目,在大庸县令李雨龙的连番讨好下,以一千五百余名大庸百姓的付出,终于是基本完工。 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大营,崭新的坐落在澧水河南岸。 大营东西两侧的山上,树木尽数被砍伐干净,建起了望楼和哨塔,如今更是在搭建炮军营的阵地。 俨然,朝廷的这五万大军不是为了进山清剿西南土司势力,而是要在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