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854节 (第1/2页)
现在应天府已经开始请求直隶总督衙门,协调周边府县,将那些空闲的百姓给弄到应天府来做工。 百姓们做工的越多,赚到的银子就越多,那么也就表明直隶道的经济水平越好,百姓越加富足。 那他这个直隶总督大臣,也就算是合格了。 会上基本是所有人都很开心。 到最后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会议的皇太子朱标,在和皇太孙商议之后,更是开口趁着户部有钱,加之年关将至,便按照朝廷官员品级,纷纷都有一份实实在在的赏赐,算是年节礼。 这一下,便是所有人都开心了起来。 如此这般,朝廷对洪武二十九年的结算会议,加上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总算是商议完了。 随后便是朝廷关于即将到来的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工作计划安排。 等到了这个时候,户部尚书夏原吉就立马变成了守财奴,便是一两银子的事情也要带着部员和一帮同僚锱铢必较。 不过目前朝廷的大头开支其实并没有多少。 一来是黄河河道的修建,这件事情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早就做好了预算,送到朝廷也只是走个过场。 毕竟河道现在修建的成果,朝廷也是知道的,都是实打实用的好料子,做的好工艺。 二来就是应天城连通各处的水泥路修建,除了当初的几条水泥路需要继续延长以外,现在还要新增几条路线,用于增加应天城连通周边地区的货运能力。 这幢事情又是让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好一阵的喜悦。 毕竟不论这路线怎么走,总是要从他的地盘上出发路过,而铺路所带来的一系列衍生,就表明户部花出去的钱粮,有很大一笔是要落在他直隶道地界百姓身上的。 三来就是朝廷在大青山下那座大青城的修建支出。 这是大明针对草原归化的国策。 就算是已经化身守财奴的夏原吉也没有理由反对,甚至表明就算大青城以后没有半点收入,是个赔钱地,户部也能挤出银子投入到大青城建设当中。 而除了这三个大头支出,便只剩下南征大军那边的常规支出了,左右不过是军需粮草物资的供应。银钱的支出还是集中在抚恤阵亡将士上面,而朝廷又不可能不讲仁义,将阵亡将士的抚恤和对遗孤的赡养银钱给砍掉。 再之外,到了最后,便是新增的两项大头开始。 其一就是解缙这位内阁大臣提出的西部铁路建设计划,以及衍生的重开西域丝路的征讨计划。 这是一桩大抵就是五千万两白银支出的大工程,还不算西征大军的组建和粮草军需的打造运输。 不过好在铁路要一点点的修,反倒是大军所需开支算不得什么。 而有关于针对铁路沿线百姓祖坟搬迁一事,朝廷也已经下了旨意。从地方上传回来的情况来看,百姓现在倒是没有反对的,不少人更是开始盼着朝廷快快的将铁路修起来,好让自家先祖能葬进皇帝下旨建造的陵园里头,期盼着自家是不是也能承蒙先祖福分,好让自家子孙沾一沾天家的福气。 朝廷用了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西部铁路开工修建前的最后一个问题。 而有关于风水气运之说,也被皇家下旨修建的陵园给砸碎。 反倒是皇室内部,对于偶尔传入耳中的,有关于什么铁路修建会破坏龙脉的说法嗤之以鼻。 这大明江山是皇帝亲手打下来的。 到底有没有龙脉,开国皇帝还能不知道? 至于最后一处财政预算,便要落在数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了。 朝廷已经确定了要大力开发新大陆的政策。 为此更是组建了两支支援队伍。 一支是以北方边军为主的陆路队伍,以先头探索新大陆的队伍留下的轨迹,沿线修建官道、建设驿站,顺带着探查沿线资源。 另一支则是从海军舰队里面抽调出来的跨海舰队。 数十艘大小舰船,载满了新大陆开发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器械。他们会在应天城补给完毕,然后前往瀛洲四道完成最后的准备,就会沿着海岸线出发,先打通海上的大物资运输通道。 然后就会探索距离最短的海路,缩短中原和新大陆的往来时间。 关于新大陆的开发,朝廷内部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大力支持开发新大陆,认为只要朝廷将新大陆开发出来,缩短两地之间的往来时间,大明将会获得极大的战略利益,平衡中原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另一派则认为新大陆虽好但距离太远,前期投入太多,且在未来可能会有着裂土称王的风险。 只不过皇帝一家子都坚定支持开发新大陆,朝廷里的反对派也只能是念道几句。 对于新大陆的开发,最后还是以调动庞大资源而结束争论。 只是在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之外,无人知晓的地方。 朝廷在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内,添加了一笔改善湖广道连通四川道、广西道、云南道基础建设的预算。 明面上是用来改善西南各地的官道交通,但实际上这笔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