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824节 (第1/2页)
“今年老天爷开眼,过年时咱们家也能多些rou吃了。” 一个穿着短袖,戴着草帽的汉子,黝黑的脸上挂着nongnong的笑容,淳朴憨厚。 “要是年年都能有这般好年景才是真的好哦。”有人感慨了一声。 大明立国已经快三十年了,便是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是少有像今年这样的好年景。 “放宽心吧,咱们现在用的粮种,可不都是上林苑监的袁少师带着人弄出来的?就算是往后有坏年景,天老爷瞎了眼,有袁少师在,咱们还带怕的?” 有人忽然提到了袁素泰。 而对于百姓们来说,尤其是对于应天府的百姓们来说,袁素泰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 谁都知道,如今家家户户粮食增产,渐渐都能带着饱肚子上床睡觉,都是因为朝廷仁政,少师袁素泰cao劳辛苦,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 “听说袁少师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还整日都在衙门里带着人,想着怎么让咱们家的地增产。你们说这次忙活完了,咱们是不是去一趟,也给老人家送点各家的土特产?” 淳朴的大明百姓,很单纯的想着是袁素泰让他们吃饱了肚子,那他们就不能忘了人家的好。 却有人在一旁嘀咕道:“少师那可是个大官,天天都在忙着大事情,咱们还是不要去耽误少师老人家的大事情了。” “心思总是要做到的,大不了咱们给东西放在门口就走,这样也不耽误少师老人家的事情。” 事情似乎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几家男人商量了一下,该带些什么东西送给袁素泰。 随后话题便开始宽泛了起来。 “你们听说了没有,朝廷这一次要在咱们这里变法子了,不再收粮食,该收银子了。” “这是好事啊,卖了粮食把银子给前面村子那头的税署小年轻们,咱们也不用再去服徭役了。官府要是有事,还得给咱们银子去做活。” “合该是说咱们大明朝要盛世了。” 作为京畿之地,百姓们对朝廷的各项政策的了解,总是掌握的更加全面。 向心力,也远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深一些。 众人对直隶道如今要改行计亩征银,革除徭役,改为官府雇佣做工,保持着一致的看法。 “就是有点麻烦咯,还得拉着粮食卖给那些粮铺。要是这帮jian商趁机压价,咱们还能凑足银子?” 百姓并非真的愚钝,经验告诉他们,商人是不靠谱的。 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 “嘭!” 有人将手中的镰刀,重重的扎在地上,眼神恶狠狠道:“哪个jian商敢压价,咱就去找税司的税兵们主持公道!” “让税兵抄他们的家!” 田埂上,所有人一阵恶狠狠的发言。 而在庄子外的小道上。 一名从镇江府赶过来的粮商,正带着家中的活计,坐在赶着的空马车上,满脸得意,悠哉悠哉的摇头晃脑,望向道路两侧已经收割完的田地。 “今年有个好收成啦!” 粮商满脸的笑容,似乎已经看到家中那藏银的地窖,需要再次扩建的场面了。 掌柜的则是坐在马车前面,亲自为主家赶车。 听着主家的笑容。 掌柜回过头,脸上同样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主家,还得是您会算,知道咱们镇江府的秋粮都被别人盯着了,独独这应天府的秋粮还没有人下手。今年咱们家,定是能狠狠赚一笔的。” 那粮商得意的笑着,盘腿坐在马车上,手掌一下一下的拍打着大腿:“他们哪个晓得,邹学玉先前就是在应天府干知府的。他当了直隶总督大臣,这应天府天然的就是他的自留地。应天府的商家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事?” 掌柜的有些不懂,疑惑道:“那咱们就能做?” 粮商jian笑了一声:“咱们又不是应天府的人,就算是被总督衙门知晓了,也得行文镇江府的老爷们来找咱们。” 粮商点到即止。 掌柜便更加欢喜的笑了起来。 镇江府的老爷们会来找他们吗? 官府衙门里的那些位老爷们,恨不得他们多赚些银子呢。唯有这样,官府老爷们才能同样过一个好年。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前头的伙计已经是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老爷,这边庄子已经到了,那帮田汉正躲晒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