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758节 (第1/2页)
而在朝廷各司衙门下衙之前,宫中也有了一道旨意出来。 “武英殿大学士铁铉,入值内阁,晋兵部尚书衔、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刑部左侍郎衔、大理寺左少卿衔、鸿胪寺少卿衔、詹事府少詹事衔,加授资德大夫阶、正治上卿勋,领九边宣抚使,太孙北巡行营副使。” 宫里的旨意来的并不突然。 然而,旨意里的内容,却是让所有人看的眼花缭乱。 铁铉一个人,几乎是将整个大明朝能担任的官职都给揽入怀中了。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那两个官职差事打底的。 仅仅是凭着这一份旨意,铁铉日后在九边各处巡察,将会无往而不利,无人能够阻拦半分。 夜幕之下。 人屠铁鼎石的最新任命,已经传遍应天城里里外外。 铁铉并没有进入内阁,只是多了一个内阁大臣的身份,而要在不久之后赶赴九边。 朝廷里多了一尊大佛,却并不会留在京师之内。 这让所有人在羡慕之余,心中又稍稍的松了一口气。 乾清门前。 朱元璋罕见的没有再沉迷于含孙弄怡的日常里,而是背影略显孤寂的站在宫门下。 远方的天边,一轮明月高挂星空,背后便是那银汉星河。 太子朱标默默的守在一旁。 内宫大总管孙狗儿站在更远的地方,望着那看了无数年的月亮,不知道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今夜又能看出些什么不同来。 “铁铉去九边的事情定下来了?” 灯笼未曾尽数点亮的宫门下,光线昏暗,朱元璋背着双手默默的询问了一句。 朱标上前一步,颔首道:“将士们如今求战似渴,铁铉去九边正是时候。” 朱元璋轻叹一声:“为政施策,向来都是双刃剑。将士们军心振奋,不畏生死,求战似渴,自是国家之利剑。可若是这把剑久悬不落,恐怕也会伤到那持剑之人。” “儿臣只是担心,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明难道当真要打到天边吗?” 朱标的目光有些凝重。 朱元璋双眼深邃,目光幽幽。 良久之后方才轻声开口:“降旨吧。” 朱标再次上前一步。 “训斥燕王棣,无令领兵南下,私离藩国,罚俸三年,于燕王府家庙面壁二十日。” “北平都司指挥佥事、燕王府护卫统领张志远,无诏领兵出河北道,狂妄不逊。夺北平都司指挥佥事职,夺燕王府护卫统领职,降为千户,领旨即刻前往开平卫独石堡镇守边关,无诏不得擅离。” “训凉国公蓝玉,领兵多有不矩,跋扈狂妄,罚俸一年,夺大将军衔,于大同府听命行事。” 朱元璋背对太子,面朝明月,沉声下令。 朱标目光转动,考量一二,未曾多时,便颔首点头:“儿臣领命。” 朱元璋则是再次转口道:“告诉老二,让他将手上的差事办的麻利点。要是再如现在这般进展缓慢,朕就将他的秦王府拆了,让他无家可归!” 朱标再次点头:“儿臣知晓。” 朱元璋轻叹一声:“传信太原府,告诉熥哥儿,让他派人将那秋娘送回应天,于太孙府外另起一座宅院,以郡王爵安置侍女奴婢。再叫太医院,派出两人,即日启程,往太原府迎秋娘回京车马。” “儿子等下就去办。”朱标应了一句,随后抬头道:“熥哥儿那边……” “让老三传告朱允炆,他既然选择留在边军,那就好生的待着,朝廷一向公允,有功必赏,何去何从,他自思量。” 朱标躬身弯腰。 “陛下圣明。” “圣明无过皇帝?”朱元璋冷笑了两声:“派人出宫到张二工家里,告诉他,俺明日要去找他耍。告诉他,要是敢泄露了消息,俺就拆了他的蒸汽机。” 朱标露出笑声:“儿子这就去办。” 朱元璋的脸色也舒缓了些,笑着道:“盯着钟山上功勋陵的事情,你爹不求死后还有千军万马指挥护卫,只求那帮老兄弟和军中儿郎,死后能得一份安息,他们家中的孩子们能说上一句,俺这个皇帝对他们不错,便再无所求。” 朱标目光闪烁,脸色有些犹豫。 “儿臣以为……” 朱元璋挥起手臂:“你去办事吧,盯好北上的粮草物资,等这一战结束,就让熥哥儿早点回家。” 朱标低下头,在心中轻叹一声。 “儿子晓得了。” …… 第五百九十六章 帝国的大年夜 时间如白驹过隙。 当江南的雪层已经开始融化的时候,西北的天还是灰蒙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