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724节 (第1/2页)
朱允炆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周围几人纷纷面露诧异,心中倍感惊讶。 朱允炆则是笑着脸看向朱允熥。 “最后麻烦你一次。” “给我一匹马,一把刀,一壶酒。” “等我手刃仇敌,再回来还给你!” …… 第五百七十三章 走投无路的阿鲁台 朱允炆终究是走了。 在一个无人关注的清晨,骑着一匹马,带上了他所要的一把刀,一壶酒。 除此之外,军中武库文书,还为他准备了一张弓、一把弩、一杆枪,合共六十支弓箭、六十发弩箭。 所幸朱允炆骑的马很是神骏威武,再加上这些装备,战马跑起来也不觉疲惫。 因为太原城的叛乱,太原城外的官道上都鲜有人迹。 朱允炆便是在这样一个雪后正午,披着阳光走在往北的官道上。 没有人送他,也没有人阻拦。 只是在太原城城北镇远门城门楼上。 正有几人静静的站在城墙跺后面,默默的注视着城外官道上那一骑一人。 朱允熥换了一身衣裳,靛青色的曳撒外披着一件纯黑的大氅,他的双手抱着一只手暖炉,在几人的簇拥下,目光平静的注视着远行北上的朱允炆。 晋王朱棡则是皱着眉头。 他不太同意让朱允炆独自一人北上出关,去那茫茫草原之上寻找刘宗圣等人。 且不说那草原之大,何处能寻到仇人。 便是朱允炆一个人,若是遇到刘宗圣等人,他又如何报仇。 高仰止眼里却是有些敬佩。 原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炆废人没有因为那没了的孩子,而对太孙产生怨恨,没有在如此风雨之时,给宗室再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高仰止注视着已经到了官道尽头,渐行渐远的朱允熥的背影。 他低声吟唱着,神色肃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通政使司年轻的知事官王信陵,歪头侧目看着同样年轻却已身居内阁的学长。 高仰止侧目看了过来,脸上露出笑容:“若是他能安然返回中原,我大明无上荣光之上又将会再添一份姿色。” 王信陵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中原从来就不缺英雄佳话,豪情壮举。 朱允炆以一人之力,独自出关寻仇。 不论结果如何,只要他能回来,就会成为整个天下的英雄。 朱允熥则是轻叹了一声,握着手暖炉转动手臂。 候在一旁的锦衣卫百户官张辉,便立马躬身上前,小心的接过皇太孙递过来的暖炉。 镇抚孙成和暗卫田麦,因为未能在太原城堵住刘宗圣等一干白莲教反贼,现在也同样在往边关赶去。 太孙的教令是不容更改的。 没有找到这些反贼之前,他二人大抵是真的不可能再回到太孙身边。 也正是因此,张辉便暂时得了在朱允熥身边做事的机会。 送出了暖炉,朱允熥轻叹道:“孤却只希望他能不走。” “殿下仁慈,只是如今这般,却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高仰止低声安慰着。 朱允熥笑了笑:“孤又何尝不知,只是……” 他少见的有了些优柔寡断的表现。 朱棡则是冷喝一声,抬手拍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瞪眼道:“这是炆哥儿自己的选择。且说眼下,太原城和山西道还有诸多事情需要你去主持cao办的,切不可再此彷徨太甚。” 朱允熥点点头,看向高仰止:“各处现今可都顺利?” 高仰止当即回道:“太原城内各司衙门有张百户带着人审讯,城内已无漏网官吏。北巡随行官员,也开始接手各司衙门事务,想来要不了几日就能上手。 太原城内参与起事叛乱的晋商士绅,也已一一抄没,户部的人正在清点各处钱钞粮草。因数额较大,分布较广,亦是需要几日时间才能整理出来。” “太原城守备卫所呢?” 朱允熥问了另一个问题。 相较于山西道的官场吏治和抄没的晋商士绅钱粮而言,山西道的兵马军心能否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