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671节 (第1/2页)
傅友德亦在一旁不甘示弱道:“这前锋大将必是老夫,亲帅我大明儿郎,杀的那元贼落荒而逃、闻我明军而丧胆之!” 燕王和老将国公们在肆意的发泄着心中的豪迈,周围一众侯伯将领,亦是满脸笑容。 在这冰天雪地里,谁也不甘落于人后。 这,就是大明九边那数十万边军将士的代表。 定远侯王弼在一侧说道:“今年西边的瓦剌部派了使臣南下应天,要和朝廷议和。虽然在末将看来,我大明不必理会这些被赶出中原的贼子。 但朝廷顾虑大局,已经定下和瓦剌部商议互市的事情。陛下还派了太孙殿下北巡,要亲赴关口上和瓦剌部商议互市。 想来等西北那边暂时安稳下来,朝廷就能全力筹备我们这边北征一事了。到时候,陛下也定然会如往常一样,钦点王爷为统兵元帅,带着末将们出关马踏大漠草原!” 朝廷在长城以东对关外的军事行动,这些年都是以燕王或是晋王为首,执行的每一次北征任务。 如今晋王那边。 想到晋王府所在位置。 戍堡上的众人便是会心的对视了几眼。 朱棣目光深邃,他自然知晓这些军中老将的想法,而他还知道更多的内情。 他开口道:“淮安府那边今年调运了不少粮草过来,等开了春就往西北那边送。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既然朝廷现在有了这等意思,也能抽出手来将当初那些弊端给消除,我们就要做在朝廷前面,不要让西北那边的将士们饿着肚子。” 张志远适时开口:“王爷体恤边军兄弟,末将敬服。北平都司月前已经在整顿各处大仓,只等开春化雪,道路坚固之后就将粮草给发运去西北那边。” 看到张志远说话,朱棣脸上的笑容就更加的浓郁。 对于这个当初从应天被赶出来的人,朱棣始终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福将,更是自己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 就是这个张志远,硬生生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在这雄才云集,大将多如牛毛的九边长城外,竟然是闯出了一个小杀神的名头。 明年。 等到明年朝廷再定下北征的事情,待凯旋而归,朱棣已然想好,要再为张志远向朝廷请功。 一个北平都司指挥使的位子,总是少不了的。 若是自己cao作得当,到时候让张志远独领一路为先锋大将,得了首功。 说不得还能为他向朝廷请下来一个伯爵。 听着张志远在自己有所想之前,就已经安排北平都司开始筹备发往长城西边边军的粮草。 朱棣脸上尽是满意:“有志远在,本王足可安心专注北征一事。” 燕王喜爱小杀神,这在北平已经不是秘密了。 就连当初被燕王收入麾下,以为心腹的丘福和朱能二人,也时常感叹失宠,但在领兵作战这一桩事情却又不得不佩服张志远的狠劲。 他是真的敢做那种只带着百十人,就往上千人的敌军阵中冲杀的事情。 就冲着这一点,北平没有人敢说张志远的不是。 对于燕王这时不时的夸赞,张志远早已习惯了。 他只是默默的笑着,低声道:“只是属下以为,明年朝廷不一定会有再行北征的意思。” 说完之后,他看了一眼朱棣身边的功勋老将们。 人们的脸上自然是露出了一丝狐疑。 你张志远打仗是厉害的,是个狠角色。但朝廷的事情,你还能这么清楚,说的就像是你能猜到皇帝的心思一样。 张志远却是默不作声。 他不知道皇帝陛下会怎么想,但是唐可可从暗卫那边来的消息,却都是最新的。 朱棣脸上闪过一丝意外,有鉴于张志远在军略上的出色表现,他不由开口道:“志远为何有此一说?” “山西道。” 张志远只是静静开口回了一句。 朱棣眉头皱起。 他知道山西道的事情,虽然他只是大明藩王,只有在朝廷有旨意的时候,才能统御除了燕王府三护卫以外的边军。 但不代表,他对北平乃至于河北道所发生的事情不清楚。 张志远这时候又道:“太孙行在行文真定府、保定府,卫所兵马向西控扼山西道。仅此一事,便足以说明太孙殿下要对山西道动手了。 一旦山西道那边动了兵事,朝廷为了稳定九边,防备关外元贼南下,必然会暂时停下北征一事。 唯有关内安宁,乱子不会波及九边,等到那个时候,朝廷才会重开北征一事。 末将才疏学浅,但想来朝廷眼下筹措与瓦剌部议和互市一事,为的也是稳定西北局面,不让九边出现两面作战的情况。” 宋国公冯胜哼哼道:“山西道能出多大的乱子。晋王藩国太原,这些年老夫也时常在晋王麾下领兵北征,有晋王在山西道,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不!” 朱棣这时候眼中已经生出凝重,看向冯胜:“熥哥儿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就算当初在交趾道,他登城一事在朝中有所诟病,但那也是他有把握才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