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669节 (第1/2页)
张辉立马眯起双眼。 自己现在是百户,乃是正六品。 官升三级,也就是从四品的官衔,足可担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了! 那可是孙镇抚现如今的位置呀。 张辉立马默默的摇着头。 不敢想! 不敢想啊! 直到张辉爬出地窖,翻出院墙,回到众人在太原城中暂时的藏匿之处,方才清醒过来。 回想着先前在朱允炆那边听到的话,他忽然默默的笑了起来。 自己竟然有那么一刻,当真信了这个明明已经是宗室废人的话。 他一介废人,竟然还敢妄图说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只是瞬间,张辉又愣住了。 自己竟然也忘了询问朱允炆,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太原城中的局势改一改,也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思前想后,张辉有些忐忑起来。 “该不会还是要挖地道吧……” 他低声呢喃着,却是叫身边的麾下一时间有些发懵,不知百户官今夜这是怎么了。 …… 河南道怀庆府治下,河内城以北数十里,太行山南侧清化镇。 随着朱允熥对山西道的布局,此时的怀庆府境内已经驻扎了数万朝廷兵马。 其中有河南都司辖下卫所兵马,亦有早已前往大同镇而留下来的蓝玉麾下兵马。 从清化镇出发,过万善驿,在太行山里走上七八十里路,便可踏足山西道境内,进入泽州府。 随后过一十六座驿站,就可抵达太原城。 清化镇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偌大的营盘在夜晚灯火通明。 按照太孙行在给出的解释,这是为了防备河南道因河道事故以及流传的谣言,地方上可能爆发的民变。 景川侯曹震浑身披甲,腰佩长刀,双眼在头盔下处于阴影位置。 他目光有些担忧的望着站在营外北望太行的皇太孙,挥手让亲兵留在原地,自己则是走上前去。 “末将参见太孙殿下,见过高阁老,王知事。” 披甲的曹震很有礼节,便是对朱允熥身边的孙成、田麦、马洪庆、牛大富三人,也拱了拱手。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曹震:“景川侯也来了。” 曹震点点头:“末将方才带着人巡营结束,见殿下不曾歇息,便过来看看。” 朱允熥摆摆手:“无妨,只是忧思山西道之事,有些睡不着。” 曹震作为怀庆府内这数万大军的统兵将领,自是清楚这支兵马在这里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他小声道:“末将听闻,殿下要改道,不去关外。” “要入冬了。” 朱允熥低吟着,解释道:“范虫那厮跟着马哈木去关外,这时候关外早就降雪,朝廷和瓦剌部的互市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谈。马哈木要返回瓦剌部,范虫会留在关口上。孤这个时候去关口,也做不成什么事情。” “那殿下不如就留在怀庆府,臣……”曹震有些支支吾吾,全然不似过往那等豪爽的性子。 高仰止在一旁侧目看了过来,笑道:“景川侯在担心什么?” “末将担心殿下之安危。殿下此番不去边关,却来此处,想来是要入山西道的。”曹震不曾看高仰止,而是目光注视着皇太孙。 朱允熥笑笑:“景川侯如今倒是会揣测孤的心意了。” 曹震立马拱手抱拳,低下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想,殿下若是留在清化镇,有这数万大军护卫,殿下便不会有什么事。可殿下一旦进了山西道,周身孤立无援,微臣担心贼子们会闻讯而动。” 朱允熥摇头道:“朝廷的计划是一回事,但是孤想了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先于反贼们动手?何必要等到反贼起事,惹得地方上民不聊生,百姓哀嚎,那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出兵镇压反贼?百姓何苦?” 曹震终于是听到了自己心中的猜想,脸色愈发的凝重起来。 “殿下……您这是要以身犯险?” 他开口轻呼一声,这时候目光方才看向一旁的高仰止,希望这位内阁大臣能在太孙面前劝说几句。 朱允熥往前走了几步,将自己融入到今晚这个黑夜里面。 他开口问道:“你们说,为何孤要对山西道下手?朝廷又为何要强推新政?” 曹震闭上了嘴,眉头愈发皱紧。 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则是默默的摇着头,他总觉得自己心中想的就是答案,却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高仰止则是轻叹一声,低声道:“殿下说过,大明之所以是大明,便是因为那亿兆百姓。陛下当年是得了淮右百姓的支持,才有了入主应天,继而重塑中原江山的事情。 百姓是大明的根基,得了天下民心,大明才能真正走向盛世,才能万世长存。” 朱允熥点点头。 “是这么个意思。既然如此,又怎能叫反贼真的起了事,霍乱天下,让百姓再徒增伤亡?” 曹震心中有些无奈:“殿下仁爱,体恤百姓。可若是殿下有所闪失,才是天下之大不幸。殿下若是要在这个时候去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