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660节 (第1/2页)
朱允熥见无人说话,嘴里发出一声疑问,转而看向两侧的官员:“百姓之陋习,我等不该追究缘由。说来,还是朝廷做的不够好,惠民医局总是不能照顾到所有生病却无钱医治的百姓。” 作为河南道的布政使,又有刚刚那些百姓的举动。 裴本之不得不躬身开口道:“朝廷仁义,爱民如子,只是臣等尚不够勉力,致使君父之子民经历病痛求告无医。”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悲哀。 他想到了很多早已尘封的事情。 只是却难以启齿,无人可说与。 半响之后,他方才长叹一声道:“奏与朝廷,往后地方官府再有监斩,此等之事一律禁绝!” 高仰止颔首拱手:“臣领命。” 朱允熥这时又道:“河道总督衙门。” 潘德善眉头一跳,转过身拱手弯腰:“臣在。” “河道上的事情,现在都查清楚了,前因后果也都已知晓。事情也会呈奏应天,这桩事情便算是了结了。” 朱允熥语气平静,只是在陈述着一个事实。 潘德善却是面有感触:“臣等治河不利,辜负殿下期望。” 朱允熥挥挥手:“河道上的事情,朝中是看的清楚的,孤也看的清楚。你辛劳了,河道上的臣民都辛劳了。 只是治河这件事情,你定的是三十年,孤想的是五十年,但却要百年计。朝廷不会做朝令夕改的事情,你潘德善治河,往后还得有人继续治河。 都好生的做,做的再仔细些,莫要本是做着一桩有大功德,可以让后世人为你们造庙立像的好事情,变成了一桩坏事。 陛下圣体安康,太子壮年,孤怎么也能再活五十年,孤的子嗣也会被教育治河的重要性。 大明治河这件事情,百年不动摇。 百年之内,你们和你们培养出来的人,都毋庸担心。” 潘德善再次被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所感动。 而在他身后的那群河道总督衙门官员,已经是纷纷跪在了地上。 有些人更是双目涨红,低头之间,潸然泪下。 朝廷记着他们的苦劳,殿下记着他们的难处。 这便值了! 潘德善也已经挥袍跪了下来。 “臣定不负殿下寄托!” 朱允熥点点头:“河南道今岁连翻变故,你们各司衙门要更紧密一些。” “臣等遵令。” “走了,孤还领着代朝廷北巡的差事,河南道往后如何,且交付诸位了。” 在一阵恭送声中,朱允熥与高仰止等人,带着北巡的官员们已然是消失在高楼上。 至日暮时分。 孟津县境内黄河大堤。 滚滚河水自西向东,亦如百万年以来的一样,流淌不歇。 河面上,早有河道总督衙门预备好的船只等候多时。 北巡的官员和官兵们,已经开始一一登船。 河堤上,朱允熥背手眺望河面,望向那河岸对面。 “原本该是走怀庆府,转道卫辉府、彰德府进河北道,再从北平府到关外的。” 高仰止目光闪烁,似有所动道:“这是本就定下的殿下北巡的路线。殿下现在是要改路线?” 朱允熥回过头看向高仰止,脸上露出一抹高阁老并不愿意看到的笑容。 “过河,入山西道!” ……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世人所不知的晋王府 山西道太原府。 太原城。 深秋初冬时的太原城,少了很多的生气,城里城外放眼望去尽是些灰土色。 占据太原城四分之一的晋王府,从所有的角度彰显了大明皇室宗亲的雍容和尊贵。 红墙琉璃瓦,反射着满天的光彩,重檐叠嶂,兽头昂立。 王府三护卫的官兵,披甲持旌,威武不凡。 作为皇帝的第三子,晋王朱棡自小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 洪武三年封晋王,十一年就藩太原。 少年时期的朱棡无疑是叛逆骄狂的。 自应天就藩太原路上,皇帝因为爱护皇子,特意将伺候自己多年的专属厨师徐兴祖赏赐给了朱棡,却在途中遭到朱棡的鞭打。 皇帝极怒,欲要废了朱棡的晋王爵,全因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