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47节 (第2/2页)
地,便是如今瀛洲原有百姓日益稀少,却仍要防备动乱滋生。 如此,便要朝廷派遣重臣前往。 而瀛洲四道亦属战后之地,地方上民生凋零,百废俱兴,尚需重新建设。如此,更要精通此间事务之人。 瀛洲四道远离中原,渡海而去。钱粮耗损巨大,又有朝廷所有几处金银矿藏,出入数额巨大。朝廷亦要有精通此处之人,前往坐镇,为朝廷稳定税赋岁入。” 吏部尚书一番长篇大论,却偏偏就是不说自己认为谁更适合去瀛洲四道。 可他不点名,却又已经将这个名单给缩小到了足够小的一个范围内。 朱高炽在众目睽睽之下,眉头皱紧,陷入到一阵沉思之中。 王儁看了看翟善,又目光幽幽的盯着朱高炽好一阵,直到自己忽然后背开始发毛,心中大呼不妙的时候。 朱高炽已经是抢先开口:“陛下!臣以为,瀛洲四道三司主官,当以工部王尚书、户部郁尚书为首推!四道可另选官员委任,四道之上可设瀛洲巡抚衙门,总领瀛洲四道事务。” 翟善已经默默的低下头,藏在嘴角下的,是一抹稍纵即逝的笑容。 王儁一阵头晕,自己刚刚就察觉到有些不对劲,果然还是出事了。 而户部尚书郁新则快要暴起,将这王儁给暴打一顿。 就是这厮好死不死的,非要将那邹学玉给赶出应天府。现在可倒好,让翟善和朱高炽两人打着配合,就要给自己和这厮一并发配到瀛洲去。 然而,不等王儁和郁新开口。 这边的翟善已经是在朱高炽说完之后,就立马接上话:“巡抚……我朝倒是不曾有过。” 他这话一出口,原本已经脸色阴沉的郁新和王儁两人,不由的抬起头看向他。 这老倌儿是良心发现了? 可是下一秒。 翟善又道:“陛下,臣记得。巡抚一职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 延和元年,来大千追随北魏太武帝北伐,大败柔然,太武帝颁布诏书,任命来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 景明元年,北魏宣武帝则因为北镇发生饥荒,派遣兼侍中杨播巡抚赈恤北镇。 前唐更有设立巡抚使一职,狄公于武周一朝,便以工部侍郎兼任江南巡抚使。” 这位最近自觉备受冷落的吏部尚书,还是在一个最恰到好处的位置闭上了嘴。 奉天门前多了两张黑脸。 王儁和郁新几乎是要气得吐血。 不说南北朝时。 就说武周一朝,那狄仁杰都干过江南巡抚使的差事。 他们两个人,能和狄仁杰一比吗? 翟老倌儿什么话都没说,但什么话都说了! 当真可恶! 这时候,兵部尚书茹瑺亦是出班:“启禀陛下,臣以为瀛洲乃新政之地,朝廷设四道固然是因我朝体制。然新征之地不同于中原,瀛洲四道皆为一地,可暂于四道三司衙门之上,设巡抚衙门,暂为朝廷总领瀛洲。待日后,瀛洲四道日渐稳定,亦可裁撤瀛洲巡抚衙门。” 朝中,两位尚书都出声表态了。 另有一名宗室世子从旁出力。 大多数官员,都知道这件事情大抵是要定下来了。 瀛洲巡抚衙门是高于四道三司衙门的,如此一来,不论是王儁和郁新最后去没去就任巡抚一职,亦或是旁人,都不算是贬谪。 现在,如果内阁再出声支持。 这件事必然就是板上钉钉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几分笑意、几分暗讽,从王儁和郁新两人的身上扫过,投向了奉天门前,离着皇帝最近的那几位内阁大臣。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政反对派出手了 今日朝会上的内阁成员是不满编的。 而实际上在京的内阁成员,始终都是不曾满员的。 文官这边,以首辅任亨泰为首,解缙、高仰止为辅,三个人如今高仰止已经随着朱允熥出京北巡。 武将那头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满员在京过。 一开始,朝廷敕令魏国公徐允恭、凉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而除了魏国公徐允恭之外,蓝玉和沐英当时一直是领兵在外的。 便是直到现在,蓝玉和沐英都不曾回京,没有一天是真正履行内阁大臣的职责。 随着内阁制度建立接近一年之久,内阁的属性和特征也渐渐地明确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