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79节 (第2/2页)
事情有些意外。 而在西安门前值守的上直亲军卫将士们,也出现了一些sao动。 虽然信国公汤和是洪武十一年才晋的爵,但不妨碍他在军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前些年大明尚未灭了倭国,那时候大明东南沿海还时有倭患滋生。那时候,陛下便叫了信国公去东南练兵,以备倭寇袭扰。 今日西安门前,亦有几人是当初在信国公汤和军中cao练的。 朱尚炳低头望着跪在自己眼前的汤燮,心中有些难以言明。 就在去年,信国公汤和正是病中,奉召入京面圣。那时候,汤和就已经有些难以走动了,是皇爷爷下了恩旨,命人抬了信国公入宫。 皇爷爷紧紧的握着信国公的手,细数过往在军中创立大明的岁月。信国公满脸流泪,无法言语。 那时候,宫中就赐下了数不尽的金银、丝绢。 用意很是明显,是为信国公薨逝准备的。 但也有中都凤阳那边,事先备好这些身后之物,以为冲喜之用,往病患早早离去。 只是不成想,信国公终究是撒手人寰,薨了。 朱尚炳竖起双眼,回头看向西安门:“开宫门!” 喊了一声之后,城门里便开始传来一阵机关滑轮转动的声音。 而朱尚炳则是向汤燮伸出手,将其拉起,不容对方开口,便拉着汤燮往西安门里走去:“散骑且随我入宫面圣。” 汤燮有些迟疑,只是被朱尚炳拉着,没法停下来。 他跟在身后,小声道:“此举不合规矩……” “我爹是秦王!”朱尚炳回过头,笑着脸看向汤燮:“散骑只管跟着我入宫便是,万事都是要早些让皇爷爷知晓中都的事情。” 汤燮颇是意外。 什么时候,大明朝的宗亲还要在秋雨之中卫戍宫廷了。 汤燮是知道前些年,在外有子的宗室藩王纷纷奉召携子回京,又将这些个藩王世子留在京中,在大本堂学习课业。 只是,这些个天潢贵胄竟然也要经历军中历练了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直以都督府散骑官身,留在凤阳城的汤燮,显然是不清楚应天城这些年的变化。 只是这时候,他满心都是父亲薨逝后的悲痛,也只是稍稍的疑惑了片刻,便紧跟在朱尚炳身后往宫中赶去。 雨。 愈发的大了。 落在人的身上,有着刺骨的寒冷。 汤燮跟在朱尚炳身后,从西安门入宫,穿过西上门,进了西华门,便到了武英殿、六科廊、税署这一片。 朱尚炳在头前领着路,到了六科廊附近,他便停下了脚步。 跟在后面的汤燮有些迟疑,他虽不常来应天,却也知晓宫中的布局,这里并非是三大殿,也非皇帝寝宫。 朱尚炳回头看向汤燮,笑了笑说道:“想起来今早熥哥……也就是太孙,他去税署这边了。哦对!燕世子朱高炽如今是税署的署正,他们两这会儿定然还在税署,我得去和他们说一声。” 汤燮点了点头,随后才反应过来:“太孙殿下!” 那可是自己的侄女婿啊。 朱尚炳点头道:“散骑便随我一同去吧。” 两人商量好后,便转向六科廊旁的税署而去。 此刻税署里,朱允熥还在观雨。 朝中新政已经进入持久战的阶段,就如同这一场秋雨之后,万物归寂的寒冬就会到来。一切都将被埋藏在大雪和泥土之下,等到春日的到来,才会真正的恢复生机,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界。 “应该再种几株芭蕉的。” 朱允熥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朱高炽歪头看着他,低声道:“你也不像是会说雨打芭蕉,好一个秋的人啊。” “只许你附庸风雅,不许我雨打芭蕉?” 朱允熥当即反驳。 脚步声,送税署外砸了进来。 雨滴声愈发的大了。 浑身已然湿透的朱尚炳和汤燮两人,疾步跨进税署,进了庭院之中。 “炳哥儿!” 朱高炽蹭的站起身,皱紧眉头看向雨水不断从身上落下的朱尚炳,又疑惑的看着被他带进来的陌生人。 朱允熥却是立马认出了汤燮,心中不由一沉,早已尘封的记忆突然苏醒了过来。 他一个弹步,便已经是从藤椅上站起,且冲到了庭院之中。 朱高炽抬起手,正要说雨大有寒气。 汤燮已经是跪在了地上。 “殿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