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4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4节 (第6/6页)

将至的气氛外,尚有一处,那就是山东半岛。

    从地理位置而言,登州是整个山东半岛上最北边的城市,位于渤海海峡最南端,与渤海海峡北端的辽东半岛遥遥相望,与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共同抚守渤海海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也正因此,从明代起,登州就是军事重镇,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可立便曾经受命领兵,驻扎登州;到了清代,登州依旧充当着军事防御上的重要角色,清廷在登州设水师总兵,兼辖陆路防务。甲午战争中,清军参战部队中的几支基干力量就是从登州登船出发,前往朝鲜、辽东战场的,比如吴长庆的庆军、章高元的嵩武军。前任民国总统袁世凯发迹之前,也是在登州的吴长庆军中效力,才有了日后总督朝鲜的机会。

    甲午战争中,驻防威海卫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渤海制海权,往援辽东的清军不得不从登州冒险渡海弛援旅顺,之所以选择登州作为渡海地点,不仅是因为登州距离渤海海峡北端的旅顺直线距离最短,而且也是因为在登州至旅顺的海面之上有一连串的岛屿,一旦渡海部队遭遇敌舰袭击,可以就近登陆上岛。

    分布于登州至旅顺之间的这一连串的岛屿被统称为“沙门群岛”,这些岛屿几乎占据了整个渤海海峡总宽度的三分之二,无论是对于旅顺、登州的防务而言,还是对于整个渤海沿海地区的安全而言,沙门群岛的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明代末年,在对抗后金的前期战争中。沙门群岛曾在辽东明军的后勤供应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当年清廷组建北洋攻师,也曾有人建议将北洋水师基地放在登州,但是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清廷还是决定选择威海卫和旅顺作为北洋水师驻地,原因也很简单,登州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是缺少合适的军港,由于突出于整个山东半岛的北端,而且缺少旅顺、威海卫那样的有利地形,登州极易遭到来自海上的攻击,这里并不适合作为海军基地使用,另一个次要原因则是技术上的,蒸汽机军舰确实用不着依靠岛屿补给和导航,在现代化的军事技术面前,古老的战争经验确实已经过时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七百一十章 不宣而战2

    虽然满清在北洋水师驻地的选择上可谓苦心孤诣,但是最终的事实表明。对于海军而言,仅有地形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海军作为技术军中,绝不是满清这种农业国所能够可以支撑的。

    除非完成初步工业化,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造船工业,否则,一支连船舰修补都不能完成的海军是绝不能承担起保卫这个国家的重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本十几年就能建成的一支强国海军,如今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时间,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民国不消多说,身旁就有日本这一恶邻,还有欧美诸多列强国家不能允许民国再建成一支强大海军。因此,必然会百般阻挠。

    正是考虑到这些,李汉将建设海军的精力全部投在了陆军身上,短短几年之间,建设出了一支国防强军。

    1914年,山东爆发恶战之后。日本觊觎山东半岛的野心被暴露无遗,战后,加强山东守备力量,同时也是为了扼守渤海湾,保护国家政治中心,山东防御体系开始建设起来。

    现在的登州,作为华北军区山东三大建设中心之一,不仅驻扎有国防军第七十九师,而且也设有一座大型陆航基地,这座陆航基地共拥有六座机场,周围尚有四处可在战时随时改建为野战机场的建设。而负责负责这座大型陆航基地的,是一个叫孙建宇的年轻人。

    孙建宇,安徽宿县人士,父辈乃是当地有名的秀才,空有一腔为过尽忠之志,奈何天生跛足且不善官场应酬,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当年日俄战争之后面对国耻家恨,他愤而变卖田产,将儿子孙建宇送往当时的最强国英国留学军事,欲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孙建宇在英国本来学习的海军专业,却没想到在回国之后再海军内一直没能获得发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没多久,他便随船起义,一番辗转最终去了湖北,到了李汉麾下。后来李汉希望招募一批优秀军官充实空军力量,于是对外张贴了公告他在招募精通军务的中高级军官时便报了名,不想一通造化,本该在海军之中有所发展,甚至未来成为民国海军一员将领的他,反而在陆航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先是被派往四川一所航空俱乐部训练,随后成为了一名王牌飞行员,在剿灭四川马贼、山匪,镇压陕西回民作乱等战役中表现优异,于是官职节节高升。到了16年,登州陆航基地建设好的时候,他已经是身经百战的陆航高级军官之一,经过了长达大半年的培训之后,被调往登州认了这座陆航基地的司令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