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9节 (第5/6页)
次于英国甚至不差美德两国海军多少的海上巨无霸。 这么一支强大的海军,的确有能力震慑列强诸国,保护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安全。但是日本每年的军费都是固定的,海军的军费增加了,陆军就要受到抑制。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人背后中伤寺内正毅,讽刺他这位陆军出身的首相,非但不打压海军的发展,反而出台一系列的扩军措施,令海军每年都抢走大笔本该属于陆军的经费。 都说三人成虎,或许最初山县有朋还对寺内正毅十分信任,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背后中伤与他,最后,就连他自己也逐渐开始怀疑,开始相信寺内正毅为了首相的权力,或者跟海军达成了什么协议。然后他本人才得以游走于陆海军之间,得以在任期结束后,继续竞选首相之位。 就这样,寺内正毅的靠山山县有朋也决定要放弃了他。 于是乎,1918年11月11日,在欧洲战局因为李汉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下依旧恶战不休的关头,日本受到了他的蝴蝶效应影响。第十八任首相寺内正毅以身体有恙,不宜继续执掌首相之位为借口,宣布辞职。 一时间日本政局的动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至于新的首相人选,山县有朋其实心中已经有数,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原敬! 说起原敬,此人在日本也算是一号传奇人物。他年轻时当过记者,又是天主教信徒,山县有朋对他并不陌生,因为当年山县有朋自组内阁的时候,井上馨任农商大臣时后调原敬归国任农商部秘书。1890年5月,驻美全权公使陆奥宗光归国任农商大臣,原敬任农商部参事官兼秘书。 欧战爆发后,尤其是这几年受到邻国中国跟俄国革命的影响,日本国内民主主义高涨,形成国民要求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时代大趋势。寺内内阁由于米sao动和出兵西伯利亚而遭到批判,素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有朋希望推举元老之一的西园寺公望为首相,但西园寺称疾固辞,并向他推荐了在国会大选之中获得压倒性优势胜利的原敬出任首相。 原敬立即开始接近事实上掌握着首相任命权的山县有朋,就当时政局交换意见。山县虽然反对政党内阁,但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在很多问题上对第一大党政友会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原敬坚信藩阀官僚内阁已走到尽头,政党内阁取而代之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表面上看原敬接近山县是为讨其欢心,实际上原敬是在为移交政权做周密的准备工作。 山县经过不断与原敬交换意见,逐渐对他的人品、实力给予很高评价。不得不承认,原敬的口才确实极佳,令山县在跟西园寺信中这么称赞他道:“原敬和我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只不过原敬要争取政党中大多数赞同,并要改良政党,我反对他这种作法。分歧仅此一点而已。” 山县认识到在藩阀官僚势力中没有能顺应时代的人物,最终接受了西园寺的意见,同意由原敬担任首相。 此时日本国内混乱的时局令山县担心,国内米sao动和要求实现普选制的民众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国际上则面临欧战持久不停所带来的连锁变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越来越重也越发将日本当成大敌,俄国爆发革命,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阻挡。冷彻的山县不得不认识到藩阀官僚政治家已无法担当应对时代的重任。 当然,作为扶持原敬上位的交换条件,山县有朋要求原敬内阁内的陆相又自己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来。而他所挑出的人选,正是曾在拯救沙皇一家中表现夺目的田中义一。 原敬内阁受到国民欢迎,不仅是舆论,就连在野党宪政会和国民党也对政党内阁的诞生表示欢欣鼓舞。这种好评源于原敬的“平民首相”形象和国民对政党内阁取代藩阀官僚政治的期待。而原敬也确实做得不错,在11月27日宣布就任首相后,12月初便应东京商工会议所邀请发表施政演说,提出改善教育,特别是扩充高等教育机关;整备交通机关,完善、扩充铁道、海运、邮电、电报电话等交通通信网络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充实国防,防止外来侵略,吸取欧战教训,从国家防卫视点出发完善军备;控制米价等物价等。 这就是所谓政友会主张的“四大政策纲领”。此外,原敬还实现了其长年主张的陪审制度、修改选举制度,将获得选举权的纳税额由10日元下调为3日元。每一项政策都是在其强有力的领导下实施的。 这些策略令他在18年最后的时间里,一度成为整个日本关注的焦点,国民跟政客们全都称赞他的贤明……但是,原敬却有苦在心头,成功就任日本第十九任首相后,有三个问题摆在他面前,避无可避。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陆海军的高额军费拨款’、‘中国拒绝继续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以及‘出兵西伯利亚’。 不夸张的说,这三个麻烦问题都是当前日本国民们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避无可避。 尽管欧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