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9节 (第5/5页)
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家争相一睹庆典的热闹,现场有上百架照相机跟摄影机,有些是来自国外的媒体跟洋人事关,更多的还是政府跟中国这边的媒体所属,都是为了记录下,这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防军阅兵式。 首先是革命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为了纪念在辛亥革命、统一战争、对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经李汉提议,于1915年初国会讨论通过,决定在西安共和广场中心建立革命英雄纪念碑,并将当时还未定名的广场命名为共和广场,以纪念民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此事李汉有效法后世人民英雄纪念碑之意,只是因为投资只有40万元,是故只有后世那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分之一大小。 革命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总共高约12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南北长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四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为主题武昌起义,护国战争和对日战争为主题。还有一面被用白帆布盖上,那里本来应该雕刻上的是中俄战争浮雕,只是因为历经半年的赶工,现在雕塑家们也只完成了一半,所以暂时不用水泥将未完成的浮雕糊上,等待彻底完工后再弄上。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由于担心像后世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跟财政去制作,李汉并没有接受设计师的意见,选用完成的花岗岩等巨石。而是选择的用钢筋混凝土及水泥制成,只有表面才糊上了一层打磨过的花岗岩。这也是为什么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制作成本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两百分之一的最主要原因。 民国新立,面子工程虽然需要,但也要量力而为。过犹不及的道理,中国吃了那么多的苦,他这个后人也记下了不少。 碑身正面镌刻李汉请他的把兄弟,湖南省省长同时也是民国几位书法大家之一的谭延闿亲笔撰写的“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杨度起草、国会讨论通过的祭文,碑身两侧装饰着用铁血十八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2000多块花岗石和少量的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上午八时,庆典正式开始,随着红绸布的移开,整个纪念碑显露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对此行注目礼,军人行军礼。在纪念碑前,李汉通过麦克风,朗读了祭文:“……夫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革命肇始,众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去除一人专制,成我中华民国……为争取中华民主、自由、平等、强大之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读完祭文后,在李汉跟内阁全体成员的率领下,全场群众对纪念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并默哀一分钟,追忆逝去之英烈。 上午9时,阅兵式拉开帷幕。李汉等政府高层肃穆站在主席台上,陆军部总长蔡锷特级上将一身戎装骑着高头大马前来汇报。 他是本次阅兵式的总指挥! 驾驭战马在十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蔡锷缓缓行至主席台前,下马敬礼,然后大声报告:“报告总统,阅兵式准备完毕,请求开始!” “开始!”李汉回礼后,蔡锷重新骑上战马飞跃而去后,共和广场上便响起了一首激动人心的音乐,那是李汉根据后世的‘共青团之歌’改编的‘革命者之歌’。 为了让阅兵式的背景音乐响起来,让整个共和广场都能听到,政府为此可是下了狠心。足足拨款七十万之巨向美国采购了一批机器,才在这个没有录音机的时代里,靠着唱片机跟麦克风等设备,让音乐彻底响起来。 其实在选择阅兵的背景音乐这一点上,国内的争执不少。一部分人支持国歌、一部分人希望用‘大帅练兵曲’、不少人支持李汉曾作的‘革命军进行曲’、还有一部分则支持这首‘革命者之歌’。 最后这讨论越来越激烈,连不少辛亥革命的老元勋都惊动了。还是孙黄两人向他上书,认为应该用‘革命者之歌’为阅兵音乐。一来向世界证明民国是由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牺牲下才建立的共和之国,二来,却是两人希望以此向欧洲俄国爆发的大革命致敬。苏维埃政权在成立仪式上,曾坦言辛亥革命为俄国大革命点亮了火把,照明了前方之路。两人是希望中国以此回敬,尽快与俄国革命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双方妥善和谈确定中俄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 正是因此,这阅兵式的背景音乐,也就变成了那首‘革命者之歌’。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五章 阅兵 “全体都有!” 随着蔡锷一声命令,阅兵式正式开始! 首先走在阅兵队列最前面的是两队手握崭新一六式改良步枪的卫兵,步枪上的军刀在太阳照射下不时闪亮,他们护送着四面国旗、军旗,走在阅兵的最前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