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8节 (第2/6页)
的两件事,他们私自联络军方高层,令沙皇大为恐惧。同时他们借此威逼沙皇废除皇后,也令皇后为了自保,向尼古拉二世进献谗言,贵族团被描绘有觊觎沙皇宝座的野心,贵族集团因此遭到残酷镇压。 而中俄战争的爆发也进一步的动摇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在中俄冲突发生后,从远东输入的物资因为中国控制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彻底断绝,严重威胁着俄国内部的稳定。 俄国对外采购中,自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俄国的物资一度高达俄国总需求的39%,两个主要供给国分别为中国跟日本。 失去了来自远东的物资采购,同时东西伯利亚的大片领土失去联系,号称俄罗斯粮仓跟棉库的突厥斯坦区又因为中国跟土耳其的输出革命以及直接的武力干涉,致使俄国失去了其中超过80%地区的控制力。 随着口粮的不足,物资的短缺。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成为了压倒俄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伴随着俄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冻死跟饿死新闻,这个曾经为自己身为俄罗斯帝国的一员而骄傲的国家,很多的国民在饥饿跟死亡的威胁下,望向冬宫的目光已经毫不掩饰其中的敌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二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 作为俄罗斯帝国的最主要对手,德国时时都在关注着对手俄国国内的每一个变化。 自今年五月,因为俄国插手中国的外蒙古,从而引发的俄国跟远东正在崛起中的昔日大国中国之间矛盾迅速被激化。德国人几乎一直是兴奋的盯着那片远东土地,尽管这个国家仍是君主制的国度,但德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为了推行自己的全球霸权战略,不知道扶持了多少个革命党。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四个莫过于土耳其、中国、墨西哥以及俄国。 自欧战爆发后,德国高层对于中国的新革命政权说句实话,是以痛恨居多的。尽管这个国家依旧表现的十分亲德,并且主动的庇护了在远东地区的德国人,不使其像日本等国一样,沦为囚徒身份。但是,这个德国在过去的几年里花了大心思跟精力扶持的国家跟势力,高层太过精明了。 是的,德国高层对于李汉不满越来越多。欧战爆发后,德国一直想把中国拉入同盟国的行列之中,但当时就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李汉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国家革命才刚爆发几年,国家一直处于战争中,国力消耗的厉害。而且中国四面被协约国包围,日本、俄国领土紧挨着中国,英法两国殖民地也与中国接壤,对于中国人当时的顾虑,德国虽然不爽但也承认,中国若加入同盟国的阵营中,势必将遭到来自协约国的进攻,新政权有被颠覆之危。 于是,德国对于中国宣布在欧战中中立的态度虽然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过。 但是随后,中国的动作就让德国十分不爽了。 在过去两年多的欧战中,协约国至少从中国采购了高达七八亿华元之巨的物资。尽管这些物资都不是武器跟军火这样的直接杀伤同盟国士兵的东西,但大量中国制造的阿莫西林跟物资挽救了不少的协约国士兵。同时因为对中国物资的采购,英法意三国解放了国内的轻工业制造,增加了重工业的生产力。用德国援助建设的工业基础,为协约国生产物资,来打同盟国。 每每想起这些,德国都懊恼不已。 但没办法,德国现在已经无力制裁中国。而且,李汉的做法也很正确。国与国之间利益是高于友谊至上的。新生的民国革命政权一穷二白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欧战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他们不愿意放弃壮大己身,本身并无错误。 这种苦闷之中,几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等到了中俄两国因为外蒙问题交恶,德皇也没有放弃拉拢中国的机会。虽然没有同意加入同盟国之中,但中国却在远东地区,默契的做着盟友应尽的义务。 六月七月中俄矛盾激化的不可调和,八月战争终于爆发了。中国主动向俄国宣战,数十万军队向俄国在华及在远东的驻军发动进攻,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消灭跟牵制了俄国将近五十万的军队,着实为同盟国减轻了不少负担。 随后远东秩序大乱,日本趁势起兵吞并了东印度群岛,也让骂了日本两年多的德皇第一次感觉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可亲之初。是的,因为协约国内部乱了起来,一个协约国成员国吞并了另一个成员国的殖民地,都让德国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 而随后的局势也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着,因为远东大量领土的失陷,大西伯利亚铁路被中国控制了数千里,中亚也在中国跟土耳其的联手下,乱的不成样子。俄国这个协约国三巨头中潜力最大但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内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