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节 (第2/5页)
兰辛。 兰辛起初是十分赞同的,但不知道英国人给予了他什么承诺,总之,在一天之后,兰辛突然改了口,委婉劝说李汉,甚至用上了南洋地区当前局势比较混乱的借口,希望他能接受在印度新德里的谈判。 李汉这要求纯粹是在拖延时间,在贝尔福暗保证到1917年4月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五年任期满后,英国将总税务司的控制权完整交还中国后,李汉总算是点了头,同意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不过,这一番纠缠。中国也成功的拖延了更多的时间,结果当李汉敲定了中方将派遣以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印度新德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1月的下旬。 之所以派出外交总长为代表,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派出的代表团团长赫然是伊万·戈列梅金,俄国的现任内政大臣,在五个月之前,他还是俄国的大臣会议主席。 11月20日,陆征祥率领包括五十多名随员在内的庞大师团,从上海乘坐游轮南下。随行的尚有一支舰队,包括已经改名为‘伏波’、‘东海’的两艘前美国弗吉尼亚级老式战列舰以及其余大小战舰九艘。他们将沿途护送师团绕道台湾海峡一路抵达越南岘港,然后在那里短暂停留补充物资后直接前往新加坡。新加坡之后的行程将由英国军舰护送,以中国如今在远东的地位跟重要性,英国人比任何人更要小心保护中国使团的安全。 陆征祥临行前,李汉给他的指示还是只有一个。谈…慢慢的磨,做好谈个半年甚至更久的准备。他向陆征祥出示了好多份来自俄国国内的情报,都显示了俄国将有一场大革命要爆发。而沙皇政权万一真被推翻了,中国可就赚大了。 因为一个政权的建立,必将经历一番冲突跟战争。俄国动荡起来,估计短时间内就没有那个时间去管沙皇时期遗留下的问题了。 让中国派遣军舰保护,是英国人的提议。民国高层对于英国人的用心多少了解几分,也是假装糊涂不懂他们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崛起,英国人在敌视中也夹杂着谨慎的欢迎态度。这并不难理解,俄国人在欧洲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没看到连中国都无法击败吗。而日本自从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后,在远东的扩张速度已经逐渐超出了英国人的控制。 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以前为了镇压中国并遏制俄国向远东的扩张,扶持日本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在俄国被削弱,日本趁着欧战的爆发不但国内经济跟工业迅速发展,日俄战争带来的镇痛也被逐渐的治愈。而且,这个国家还在太平洋上夺取了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这种积极的扩张态度,已经让英国高层十分不安了。 日本出兵南洋,吞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最终激化了英日两国的矛盾。但英国人被欧战牵制了全部精力,在远东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付东亚最强国日本。而美国虽然对日本向南洋扩张十分不满,但这个国家武力发展的并不平衡,自美西战争后他们只跟墨西哥和古巴打了两张,规模尚且不如欧战一天损失的十分之一。美国人不愿意过分得罪日本,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商人国家太精明了,他们宁可扶持中国来制衡日本,也不愿意自己动手。 中国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止,这是唐宁街无奈得到的答案。欧战让英国的全球霸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对整个世界秩序的掌控已经出现了问题。而远东仅仅只是其中一角,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甚至包括澳大利亚、印度跟加拿大这样的殖民地,都出现了反对英国统治的声音。在实力不足之下,他们又玩起了几百年来不离手的“平衡手”,那就是借中国之手警告日本,同时也重新将强大起来的中国推到日本面前,逼迫日本将注意力转移向远东大路,为英国结束欧战后对付日本争取时间。 你当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爽快的就把威海卫军港跟中国关税控制权交还中国。这是一种态度,他们在不断的割掉自己在远东中国的一些利益,为中国崛起造势。最终逼迫对中国这个老邻居十分担心的日本,重新把中国树立为最大的敌人。 狡猾的英国人,他们的算计跟美国一样。只不过,美国毕竟是个商业国家。就像他们当年扶持日本,同样从日本身上赚了大笔的银子一样。现在他们在扶持中国的同时,也是以资本的大量输入为主。美国是个商业国家,重利。相比之,英国则是个贵族政客主导的国家,更注重阴谋跟手段。 他们之前就多次在报纸上报道南洋地区,日本损害当地华人的利益,试图挑拨中日的互不信任跟对立。随后又要求中国派遣军舰南下,就是让日本海军重新认识到,中国在发展陆军的同时,他的海军也在壮大中。 作为一个物资匮乏的海洋国家,地大物博的邻国中国的潜力,没人比日本更清楚。 很可惜,英国人从一开始就算错了。 中日之间虽然为了各自的利益,高层之间有些了默契。但中日两国依旧是互相敌视的两个敌对国家,根本没有成为盟友的可能性。除非中国收回了辽东半岛跟台湾、琉球岛屿,粉碎了日本向大陆扩张的野心。 这可能吗? 不可能! 至少短时间内中国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