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6节 (第6/7页)
员接近两百万之众,比11年的清朝统计数据几乎翻了一倍。 中国尽管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民国持续向教育中拨发了约三千万左右的教育扶持经费。当然,政府的大量教育经费是倾斜向西部跟中部地区的,在东南沿海等富裕地区,政府以减税免税等措施鼓励实业家、地主乡绅投资教育,同时对于大量投资教育之地方乡绅,给予政府颁发的勋章、奖状,李汉甚至亲自上阵,动员内阁各部总长为对教育有功者以亲笔签名的奖状勉励之。 教育环境的改善,都让国民们感觉到了现在政府跟过去的不同。大量的民众从被动革命中分享到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开始又被动被革命变成了现政府的拥护者。甚至现在就连一些革命之初敌视革命政府的地方乡绅,也开始承认革命之后来自官吏对于他们的欺压越来越少,税收越来越宽松。随着政府的不断削减农业税的措施,有不少人都自觉的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减免了租凭农户的税收,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李汉还有两点是袁世凯无法与他相比的,那就是建设大工业的决心跟魄力,以及对外强硬的态度。 前清事情曾经兴起过一波打着洋务旗号的‘工业化’运动,可惜,中国自古以来的外行指导内行的惯例,一群对洋务知之甚少的官员甚至洋务派大员盲目指导、规划,花去了几乎相当于日本工业化的资金,却只勉强取得了不足日本一半的成绩。而且随着一个个洋务大臣的去世,逐渐老旧的机器跟工厂断去了资金,到了1911年革命之初,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甚至不敌这个国家总体规模的十分之一。 李汉改变了这一切,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工业的力量了,未来时代里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尽管在军事工业、跟高科技上的发展短脚明显,依旧少有国家敢主动挑起战争,不仅是畏惧中国的核武库,还是担心那个臃肿怪兽的庞大制造能力。 从一开始便将改良过的苏联模式用在民国身上,又先后借助德奥美三国之手获得了启动的发展资金。随后欧战爆发,大量的欧洲技术性人才为了躲避战争纷纷离开了欧洲。有了李汉的插手,这一次他没让美国专美于前,大量来自卢森堡、比利时跟荷兰的钢铁、造船业等重型工业的数万技工被高薪挖到了远东,充实了中国的重工业之根基。又经历了几年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逐渐向日本靠拢。尽管在造船业等行业,中国跟日本之间的差距仍然在十年以上,但钢铁跟采煤两个行业,中国已经无限向日本靠拢、发电规模已经逼近日本的二分之一,航空制造业更是超越了日本。 底气的越来越足,都让李汉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越来越大。无论是之前的提心吊胆跟日本打得一场山东保卫战。还是自信满满的,下令全歼俄国远东集团军。都跟前清及袁世凯时期的政府表现行程了鲜明的对比,国民们很容易便分得清,哪个政府更加合格。 这是一位圣人、明君式的总统! 李汉在国会公然表态,宣誓永不独裁后,国内一股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狂热的个人崇拜的味道! 也许有些人会指责,拿着李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指责他独揽大权干涉国政,尤其是总统凌驾于政府的训政期,更是不少反对者的有力证据。 但在国会之上,李汉已经详细的就‘军政’、‘训政’时期的必要性,进行了一番阐述。民国建立最初的阶段,中国内部动荡、外部不稳,为了尽快的统一全国,集中中国的力量发展国家,收拢全国军政大权于总统一身,维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必不可免的。 训政也是一样,现在的中国外部环境依然不好。洋人依旧在中国作威作福,中国依旧要履行前清时期的不少不平等条约,并耻辱的眼看着一部分国土被分裂,也只能干看着。因为当前国内的政党跟官员甚至法律都处于不成熟的时期,所以,一个强权总统以个人能力指责政治,带领跟指挥中国走向更正确的道路,是国民完全可以接受的。 是的,刚刚走出封建王朝的中国。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民主,国民反而更认‘皇帝’,历史上的袁世凯之所以会称帝失败,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北洋军的控制力下降,冯国璋、段祺瑞等的崛起,分走了他对北洋军的控制能力,同时南方的派系没能从他称帝中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自然要站出来反对他。 道理是最不怕辩的,因为只会越辩越明。 李汉也是考虑许久之后,才想通了一切,在国会内向众多反对他的势力摊牌。 李汉掌握着一手好牌,他根本不害怕自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被打乱。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他对军队的掌握已经很高。原本派系分明并入国防军内的武装力量,都被他打乱重编,大量的投降的将领不是被他束之高阁,便是给了个有名无权的官位,已经彻底收拢了兵权。 而随着对革命的经济及工业的规划发展,加上军民分治等措施,也都沉重的打击了南方革命派跟北方的北洋派系。如今的争斗反而逐渐转向了政党之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