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4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4节 (第4/5页)

往,包括德奥两国驻华公使在内。这是李汉的要求,他要英国人明白,中国的亲德态度,这是一个理智的国家,但一旦遭遇了不公的待遇跟压迫,它随时可能会倒向同盟国。

    李汉于宴会前致开场白:“步入1916年下半年的远东,爆发于欧洲的战争硝烟似乎也传到了这里。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守序跟和平的生活在远东大地上,除非有外敌入侵,我们很少主动对外发动战争。当爱好和平的信念被当做懦弱对待,当我四亿六千万国民跟两百万国防军被当做摆设,而猖狂者试图挑衅我们的信念时,我们的火炮跟飞机会狠狠回击每一个入侵者,这里是中国!”

    既然英国人想拉偏架,而他已经驳了英国人的面子,那么李汉也将按照之前设定的最坏打算,有条不紊的运作着中国这台机器。

    31日,唐努乌梁海前线,在冰天雪地中失去了补给跟援兵,不足三万的俄军残部很快被急行军赶来的七万多国防军团团围住。虽然天气极冷,但为了在西安给出的停战时间到来前尽可能的重创甚至全歼远东集团军,陆航的飞机甚至冒着严寒强行从临时用木板搭建的跑道上起飞,加入对俄军远东集团军残部的围剿中。

    战车旅也是一样,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作,飞艇不得不从后方运来了大量的燃料,以供这一百多辆耗油怪兽提前顶着严寒,发动起来预热。

    结果,这一场对俄军远东集团军参军的围剿开始自31日上午十一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四十一分。国防军向着俄军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临时搭建的阵地发动一波又一波悍不畏死的冲锋。一个个连队倒在血泊里,后面的将士们继续踩着他们的尸体前进,等到战车旅赶到前线的时候,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战车旅也顾不得俄国人布置下的地雷跟手榴弹,直接向俄国的阵地强行推进。

    这一场围歼战共持续了近十一个小时,国防军在付出了四千七百多名将士战死,两万二千多将士负伤。十一架飞机因寒冷冻结了发动机坠毁、一艘飞艇被击穿了氢气囊燃烧坠毁,二十一辆战车被摧毁的代价,终于歼灭了俄军一万六千之众,迫使眼看逃往无望的普拉托夫痛苦的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他光荣的成为了俄国近年来第一位向敌人投降的俄国上将。

    10月31日,夜晚十点二十七分,正在库伦焦急等待前线消息的蔡锷终于接到了来自唐努乌梁海那边的急电。季雨霖向库伦拍发电报,中路军成功在停战时间将到前重创俄国远东集团军残军,逼迫残部向国防军投降,成功完成对远东集团军的围剿,全歼了这支总人数达十八万人的俄军最大集团军编制。

    胜利了!

    蔡锷在接到来自唐努乌梁海的胜利消息后,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一面命令向西安拍发胜利的电报。一边回绝了季雨霖请他亲自上前线,以中国陆军总长的身份接受普拉托夫中将……哦不,现在应该叫他普拉托夫上将的投降仪式。

    蔡锷拒绝了这份荣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接。他已经是陆军总长,上将军衔,这个国家站在军界最顶端的大佬了。虽然没有总统的信任跟点头,他根本指挥不动军队,但陆军总长这个职位已经够了,再多的荣耀给他,只会害了他。

    被袁世凯强留在北京待了一年,蔡锷懂了很多东西,都是政治上的。

    还是把荣耀让给别人吧,就算不是他亲自接受的俄军投降,但最终总统的心里,还是会有他的一份功劳的。现在国家正在逐渐强大中,最重要的还是总统的指挥跟领导,蔡锷并不是那种恋权的人,他舍得。

    “胜利了!”

    李汉一直待在总参等待着前来的战报传回来,当电报员脸上青了一块,衣服也略有些脏却掩不住兴奋的冲进来报告的时候,一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去了。

    他知道,发生于1916年,中俄两国因外蒙爆发的小规模战争,中国胜利了!

    要停战了,战争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剩下的,就要靠讹诈跟谈判桌上来解决了!

    拿着前线传回来的电报纸,李汉激动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跟同样哭红了眼的蒋方震抱在了一起。

    “立刻将这一好消息送到《中国之声》总部去!”

    很快便注意到了自己的失态,李汉抽吸一口气。止住了激动的心情后,将电报纸递给了一个警卫,命他立刻将这好消息送到《中国之声》报纸总部去。

    “是!”

    “等等!”那警卫刚要走呢,李汉把他叫住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