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0节 (第6/6页)
党,一个党派内部声音都无法统一,大清洗是必须进行的。共和党这个工具他还有用,有必要趁机清理掉一批杂音了。 在中国为了和谈的事情而内部异声连连的时候,远在万里之遥的俄国也经历着差不多的过程。 在皇宫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俄国方面也是什么声音都有。 综合起来目前俄国主要有两种声音,沙文主义者主战,谨慎派政客主和。沙文主义者的理由很可笑,这些骄傲的俄罗斯人无法接受被中国人在远东击败的事实,仍旧固执的认为,他们现在在远东的一些失败,都是因为兵力不足、准备不足跟后勤补给受到铁路损毁影响的缘故,拒绝承认中国国防军已经有能力与俄国一战,甚至威胁到俄国的边境安全。 稳重派政客对向中国施加军事讹诈并不反对,但他们认为现在俄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胜’,上百万兵力或死或降或重伤,目前既要维持东线战场,根本抽调不出兵力送往远东。除非他们把那些连武器装备都不完全的新兵派过去。可中国从过去两个月的战斗过程中可以看出,那个革命之后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不错的新式军队。而且还在德国的扶持下,拥有制造飞机甚至可能拥有制造步兵战车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内政大臣指出,自从九月日本南下南洋,趁机吞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之后,英国在远东的注意力都被东印度群岛吸引了过去。而且中国人在西南跟东南线表现的态度坚决,甚至曾经派出巡逻队进入缅甸跟越南巡逻,反击跟敌视协约国的态度已经很浓郁了。 德国人始终都没放弃过对中国的拉拢,而俄国偏偏在这个时候用连续的几场小失败让协约国看到了中国的战斗力。英国国内跟法国国内现在普遍都是不同意将中国拉入‘准同盟国行列’中进行打击,就是担心一旦逼迫的太紧,中国真向他们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地发动进攻,并且没收了两国在华一切资产,这损失可就大了。 财政大臣忧心忡忡地指出,‘布鲁西洛夫突破’惨胜的后患现在正在袭击俄国,经过此次东线战役的‘惨胜’,俄国国内人心不稳、学生抗议工人游行,而且革命党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大有重复当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那一年混乱的端倪,这对俄国来说是致命的,俄国再也经受不起一次‘1905年革命’的打击了。 英国至今对向俄国提供贷款的事情不做回复,而法国那边虽然答应了可以提供2亿法郎贷款,却盯上了俄国的巴库石油,一张嘴就要去了巴库未来二十年的石油生产权作抵押。巴库每年能为俄国攻陷至少两千万到六千万卢布不等的财政,除非沙皇犯傻,否则他是根本不可能把沙皇皇冠上最璀璨的黑金送给法国人的。 外交大臣也以惋惜的口吻指出,他个人其实并不赞同停战谈判,但现在英国方面都提出希望俄国不要再扩大冲突。并且保证,只要英国介入调停,就不会让俄国在和约上过分难堪。否则的话,俄国现在士气低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也不好,难以筹集大量军费,英法本国面临着德国巨大的压力,也无法提供更大的贷款给俄国。 没有军费才是俄国硬不起来的最大原因,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东线一场战役光是物资就支付了过亿卢布。如果算上军械的折损、士兵的死伤补贴等等,‘布鲁西洛夫突破’至少令俄国为此付出了超过13亿卢布的损失。 俄国现在已经被掏空了家底,远东真的打不起来了。 接受英国的调停,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六十章 互相试探 逼迫俄国最终下定决心接受英国调停的还是冬天的到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迫使骄傲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得不低下了头。 1861年废除农奴制,为俄国农业发展创造了制度前提。斯托雷平改革更是缩短了俄国农业与欧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俄国粮食总产量从1860年的3300万吨增加到1913年的8600万吨,即增加1.6倍;而同期马铃薯则增长了4.6倍。人均粮食由485公斤增长到540公斤,增加了11%,而人均马铃薯则增长了1.5倍。粮食出口由110万吨增加到1060万吨,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30%,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阿根廷第二、美国当时位居第三),俄国是欧洲的粮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