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4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7节 (第5/5页)

出现了。作为最早装备战车的国家,中国或许在工业上较之德国差距很大,不过依旧发展的比英法等国要快。现在欧洲战场上英国人发明的战车时速才刚刚超过10公里,中国这边经过了几年的改良之后,所使用的战车公路最大时速都能接近20公里改进型,就算是越野,也有超过1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区区二十多里路,战车基本上能跟步兵们保持均速,没有出现欧洲战场上,英国步兵等战车的奇景。

    很快逼近了俄国阵地只有不足六七里,坐在战车内驾驶着一辆辆钢铁怪兽发动冲锋的战士们一发接着一发将37mm口径的弹药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受限于工业总体实力的不足,尽管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开始试验将60mm口径的火炮架设在战车上当移动炮台使用,中国这边已经只能使用37mm的火炮。不过也对此做了一番优化,射速比初版的战车要高出了四成。

    新定型的两款改进版战车军方名分别为民国三年改(z14)、民国四年改(z15),又因为都是在成都拖拉机厂完成的设计跟改进,又被称之为成都造轻型机枪战车跟成都造中型火炮战车。两个战车旅的士兵们很明显对那些设计师们的起名不太感冒,私下里给两种战车分别起了个外号‘豺狼’跟‘虎王’。

    豺狼装备的是哈奇开斯机枪,因为距离稍远,暂时还没有开火。每辆战车后面,都跟着若干步兵,他们猫着腰,小心翼翼地躲在战车后面,依靠战车厚实的身躯为他们遮挡对面倾泻过来的火力。俄军的子弹打在战车的前装甲上,“铛铛”直响,但战车就跟没事似的,还是昂首阔步地前进。

    要知道战车是用的可不是普通钢板,而是中国根据德国在战时为了拉拢中国转让的一些战舰装甲技术,生产出来的改进型。尽管比起德国人的质量跟强度差距不小,但在试验时,战车用的正面装甲板完全可以挡住一发小口径的60mm速射炮炮弹。更别提俄军的步枪跟机枪子弹了。

    因为步兵团是第一次配合战车行动,所以一开始有些混乱,甚至有些走得比较快的时候,赫然冲到了战车前面。当俄军的枪声响起后,随着一些无视纪律跟命令的士兵们中弹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起了长官的命令,开始躲在战车后面,任由一百七十多辆战车冲锋开道。

    子弹打在战车上噼啪作响,偏偏又打不穿战车的厚实装甲板。结果跟在后面的步兵们可就心安了,阵地冲锋对于步兵而言不下于灾难,尤其是在敌人阵地完整的情况下,步兵们经常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拿下一条或几条阵地。往往被他们付出了巨大牺牲拿下的,还有可能是对方放弃的前线壕沟。

    现在跟着战车后面,除去之前跑的太快,忘了长官指示的数十人受伤或惨死外。竟然再没有牺牲者呢,一百七十多辆战车组成了一道密集的防护网,将士兵们层层保护起来,结果很少再能有子弹透过战车旅的保护,直接射杀步兵们了。

    战车跟步兵,其实也就是互相保护的关系。如果没有步兵们,战车即使攻入了敌人的阵地,也可能落得被俘或击毁的代价。而士兵们没有战车的防护,那一挺挺的机枪,一杆杆从战壕中伸出的枪管,将是收割他们生命的死神。

    步兵终于不敢嘲笑他们的战车兄弟了,虽然开得很慢,但前面有辆战车,心里真踏实,起码不用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了。每当战车遇到难以越过去的障碍而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时,步兵们都齐心协力地推着战车前进。

    国防军这边是安了心了,反而轮到俄国人惊慌失措了。他们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个会移动的钢铁怪兽,偏偏机枪跟步枪的子弹都打不动它们。中国人的步兵都躲在这些个钢铁怪兽的后面冲锋了,他们根本打不到。

    眼看着这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慌神的人越来越多了。

    “真该死,是步兵战车。快,快通知炮兵那边,集中火力打掉他们!”伊万波维奇就在前线指挥,看到这些冲锋的步兵战车之后,当下脸都绿了。他曾在欧洲战场上见过这种武器,德国人曾经在东线部署了数十辆步兵战车用于防守,伊万波维奇的部队曾经跟一辆步兵战车对上,德国人步兵战车上的60mm口径火炮连连怒吼,对他们造成了重创。结果,他想忘记都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